这是一个年轻人追梦的故事,也是一个普通人放弃稳定工作、勇闯娱乐圈的人生样本。余浩斌毕业于星海音乐学院的音乐教育专业,两年前,他辞去了音乐老师的工作,开始往专业歌手的方向发展,他从自媒体做起,后来签约成为英皇娱乐旗下厂牌“漾星”的新人歌手。近日,余浩斌发布了自己的首支单曲《岛》,并官宣将于9月27日在广州举办他的首个个人专场演出。
在这个意义非凡的节点,南都娱乐记者专访了余浩斌,这位新人歌手谦逊且健谈,一路走来,他对音乐的态度始终坚定。
《岛》:一个等待与失去的故事
余浩斌是佛山人,从小听粤语歌长大,他说自己入行的初心,是把音乐创造的这份力量带给别人。
余浩斌的首支单曲《岛》讲述的是一个等待和失去的故事。他对这首歌的解读是“人就像不会移动的岛屿,生活当中,我们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就像盘旋在岛屿上空的海鸟,偶尔会停留在岛上,但因为很多原因,它们也会飞走。作为岛本身,你只能目送它们离开。人生当中每个人都会经历等待或者失去,我希望这首歌能够给到大家慰藉的力量。”
现阶段的余浩斌,就像他描述的那座岛,正在等待两年的努力“开花结果”。“这首歌是我进公司两年以来的第一首单曲,是两年等待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我失去了时间,可能也失去了某个阶段的朋友,所以这首歌出来的时候,我的心情难以言喻,好像终于等到了。”
《岛》的歌词中,最打动余浩斌的是最后几句——留不住,我知道,就目送到破晓。这也是他对很多事情的态度,“努力过后,结果是怎样,只能顺其自然,画一个完美的句号结束,不要纠缠。破晓也意味着重生,所以我觉得这首歌整体还是很乐观。”
《岛》的MV营造出的是秋冬氛围,实际却拍摄于广东的炎炎夏日。余浩斌不得不在38度的天气穿毛衣完成拍摄,这对他来说是一次新鲜的尝试,他总结为“艺人没有夏天”。“穿着毛衣还得表现出那种比较忧郁的情绪。风扇就放在裤兜里,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吹着,表情要纹丝不动,汗擦完马上就表现出一种不热的感觉。”
吃饱饭再追梦,既然选了就All in
对于余浩斌来说,放弃稳定的工作进入音乐圈,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坚定的选择,他心中一直有一个歌手梦。尽管从小家里没有一个人是从事艺术相关行业,但余浩斌在幼儿园时期就展现了对音乐的兴趣,高中文理分科时,他毅然选择了艺术这条道路,大学他顺从父母的愿望,选择了适合就业的音乐教育专业,毕业后却遇上了疫情,于是他找了一份老师的工作“过渡”,一干就是两年。干到第二年的时候,余浩斌觉得,虽然周围人都说就业形势不好,但再这样耗下去,永远都等不到“最好的时候”,他决定辞职,兜兜转转,他又回到了梦想的起点。
人生的每一段路都不会白走,两年的工作经历让余浩斌在为人处事上有所成长,更重要的是,让他有了追梦的底气。“我为什么去做两年的老师,其实最关键的是可以储存自己的梦想基金。能够自给自足,先不管你在这一行走得怎么样,起码这两年存下来的钱能够支撑你去追梦,这是你的补给,也是你能够前进的勇气。我觉得这个很重要,很多年轻人说我也要像你这样,我觉得还是要回归现实生活,在追梦的时候要保障自己的基本生活,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父母负责。”
曾经,余浩斌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拥有安稳的工作和生活,但如今他们选择支持自己的孩子追梦,“他们觉得我在老师这一行里面也做出了一点点成绩,所以现在都很支持我,冲一冲、无悔人生,无悔青春。”
出道两年,余浩斌也曾怀疑过自己的选择,但他信奉“吸引力法则”。“既然选了,那就All in。如果不信任这个选择,就逃离这个状态,再All in其他东西,不要浪费时间,不要在中途犹豫,两头空。我现在是这样的态度。”
相信自己,我一定可以
余浩斌最欣赏的音乐人是陈奕迅,“他就是我喜欢的状态,很松弛,大家对于他的印象是温暖地讲故事。但是除了讲故事以外,他有很多不同的风格,很多不同的尝试。另外,他唱歌的时候,他的律动、咬字,他的控制是很自然的,我真的需要向他学习。”
这一路走来,余浩斌的态度是All in。他没有认真想过“能不能红”的问题,而是告诉自己“我一定可以”。“结果怎样是你的行为决定的,如果一开始你的动机就是先试一试,到底能不能红,功利心会有点强。动机不够纯粹,工作上可能不够顺,会想太多。在我看来,每个阶段做每个阶段不同的事情,新人就是能做多就做多一点。不管后面红不红,要先准备好自己,我觉得自己可以,就一定可以,不一定是让大家看到光芒万丈的自己,也有可能是达到了自己心里面的目标。”
他说如果30岁不行,那就40岁,40岁不行,那就50岁,“我不相信这样全身心去做一件事,都不会取得成就,可能我以前被打击惯了,我不会全信人家说的话,我会自己试过了,再从我的角度去总结,这个事情究竟适不适合我,究竟要不要转行,但目前来说就是一个字,冲。”
余浩斌即将在9月27日举办他的首个个人专场,他坦言自己有压力,但也很开心,作为一个新人,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全身心投入演出,不辜负信任他的人。去年他曾给一位粉丝写下“祝你梦想成真”的手幅,“我问她什么梦想?她没有说,说一年后告诉你,今年她告诉我,她减肥减了二三十斤,我感觉有点像双向奔赴,就是我真诚地对大家,大家也真诚地对我,我在追梦过程中的某些力量能够影响他们,也推动他们去实现他们人生当中一些重要的事情,这个就是价值和意义。所以我很感动,我经常跟粉丝说,我们一起加油,一起成长,可能有点俗套,但是这就是我最真实的感受。”
采写:南都记者 蹇玥 实习生 吴欣悦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刘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