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大众将有更多环保消费选择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鉴定
原创2024-09-19 15:12

图片

“企业参与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工作,可以盘点产品生产过程所有工艺流程,优化能源管理,提质增效。”谈及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中国节能协会副秘书长兼碳中和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张军涛表示。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开展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工作。试点将如何影响企业和普通消费者?试点工作推进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哪些方面的问题?进行碳足迹管理,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吗?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专家,对此进行解读。

电池、电子行业碳足迹管理相对成熟

碳足迹是指特定对象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清除量之和,以二氧化碳当量表示。碳足迹可以用来反映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为实现温室气体减排提供参考。

试点工作将从哪些产品开展?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发布的通知列出了11大产品,分别是锂电池、光伏产品、钢铁、纺织品、电子电器、轮胎、水泥、电解铝、尿素、磷铵、木制品等产品,原因是这些产品“市场需求迫切、外贸压力严峻、减排贡献突出、数据收集完整、产业链供应链带动明显”。

张军涛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随着近些年我国在碳足迹管理方面的不断实践,一些行业的碳足迹管理已经相对成熟,比如电池、电子行业。其中,在光伏组件碳足迹核算方面,相关的行业标准已经发布,如《产品碳足迹 产品种类规则 光伏组件》,为光伏组件的碳足迹核算提供了依据。此外,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行业也进行了制修订碳排放核算规则标准的工作。

除了上述行业标准,工信部也在组织开展重点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国家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

继日前我国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国家标准《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 量化要求和指南》获批发布后,工信部近日会同有关部门印发《关于征集重点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研究课题的通知》,提出按照急用先行原则,优先聚焦钢铁、电解铝、水泥、化肥、氢、石灰、玻璃、乙烯、合成氨、电石、甲醇、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光伏和电子电器等重点产品,以及其它减排贡献突出、市场需求迫切、供应链带动作用明显的工业产品,制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

“这些举措预示着传统重工业领域将迎来深刻变革,以适应绿色转型的需求。”张军涛表示。

图片

在浙江省余姚市滨海现代农业产业园,施工人员建设渔光互补光伏电站。新华社发

有助于企业盘查生产流程,优化能源管理

通知还列出了试点任务,包括建立工作体系、提高数据质量、保障数据安全、提升管理水平、强化质量管控、创新政策机制、健全效果评估和丰富应用场景等八项。

其中,在丰富应用场景方面,通知表示,加大碳足迹较低产品的政府采购力度,有序推进产品碳足迹标识在消费品领域推广应用,鼓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碳足迹较低产品。

张军涛认为,对于企业而言,参与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工作可以带来多重好处。一方面,企业可以盘点产品生产过程所有工艺流程,优化能源管理,提质增效,促进技术创新,发现节能空间,从而加强供应链绿色合作。另一方面,政策和投资需求之下,绿色低碳理念已深入各阶段,企业全方面了解国内外日益严格的碳减排政策和法规要求,可以避免潜在的风险和处罚。另外,投资机构对绿色理念投资的关注在近年来日益增强。绿色投资正负面清单、ESG长期投资回报理念,都深刻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需要在产品端真正做到“绿”色价值体现,方为长久之策。

近年来,欧盟推出一系列“绿色新政”,引发国际社会关注。其中,CBAM(碳边境调节机制)对进口的碳含量高的产品征收碳关税,主要针对水泥、钢铁、铝、化肥、电力和氢等高耗能行业,覆盖了接近800种产品,占欧盟进口总额的近半数。CBAM在过渡期内要求企业需向欧盟报告进口商品的数量、碳排放量和支付的碳价等信息。正式实施后,企业需提交年度碳排放报告,并购买CBAM证书以抵消其隐含碳排放,否则将面临罚款。

“CBAM鞭策企业盘查产品碳足迹,披露产品碳信息。”张军涛认为,参与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工作,有助于企业提升碳足迹管理水平,融入国际市场,寻求绿色核心竞争力。

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对普通消费者的生活也将产生影响。

“普通消费者将有更多的环保消费选择。”张军涛称,消费者可以通过碳足迹标识认证比较不同产品的碳排放情况,选择对环境更友好的产品。这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环保的需求,还能通过消费行为推动整个市场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

图片

9月14日,服贸会首钢园展区内的一个塑料瓶回收处。新华社发

试点工作或面临数据收集等挑战

不过,在业内看来,试点工作也可能面临数据收集与验证、成本与效益等方面的考验。

碳足迹管理涉及到大量的数据收集和验证工作。然而,由于生产过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数据收集和验证处理往往面临诸多困难。比如,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很难保证、数据格式不统一、数据处理方法复杂等,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碳足迹核算结果不准确。

在成本与效益的考量方面,有观点认为,碳足迹管理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生产成本。对此,张军涛表示,引入碳足迹管理体系,需要企业全面盘查产品的碳排放,包括对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能源、原材料获取、生产和运输等环节的碳排放进行详细记录和评估。这将推动企业淘汰一批超期服役的落后低效设备、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投资新技术和改造生产线,同时培训员工绿色理念。

“短期来看,这无疑会增加企业的绿色成本。然而,从长期来看有助于企业通过提高能效、减少能源消耗和物料浪费来降低运营成本。企业还会因此获得绿色竞争优势,特别是在对外贸易中,满足国际市场对环保的严格要求,适应低碳经济要求。”

图片

扫码提交2024责任中国ESG创新案例。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刘兰兰

编辑:刘兰兰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责任中国2024年度ESG专题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刘兰兰9.08亿
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