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字世界到物理世界,国产大模型挺进实体经济“主战场”

南方都市报APP • 奥一新闻
原创2024-09-20 19:43

9月19日,在位于浙江杭州云栖小镇的2024云栖大会展厅内,机器人“盖博特”伸出右臂吸盘抓取,协同左臂两指夹,按照订单要求,把货架上瓶装水、饼干等物品分别送到不同“顾客”手上。造型逼真、动作灵巧的它引起观众极大好奇,展台前排起十米长队。

图片

2024杭州云栖大会展示的机器人“盖博特”在售卖商品。奥一新闻摄

图片

2024杭州云栖大会展示的机器人“盖博特”在选取商品。奥一新闻摄

此外,还有“会冲咖啡”的机器人、“会看病”的机器人等,也吸引观众纷纷驻足体验。

图片

2024杭州云栖大会展示的机器人在为嘉宾制作咖啡。奥一新闻摄

9月19日—21日,被誉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风向标”的2024云栖大会在杭州云栖小镇举行。今年大会主题是“云启智跃,产业蝶变”。奥一新闻记者在大会现场看到,总面积4万平方米的智能科技展区内,行业大模型、人形机器人、自动驾驶等全球百余款AI应用同台竞技。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未来AI大模型在各行业场景中广泛应用成为行业焦点。

 

AI计算加速演进,技术可用性大幅提升

“去年,大模型还只能帮助程序员写简单的代码,今天已经能直接理解需求,完成复杂的编程任务。去年,大模型的数学能力还只有中学生水平,今天已达到国际奥赛金牌水平,并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多方面学科接近博士水平。”阿里集团CEO、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吴泳铭在2024云栖大会上表示,随着大模型技术快速迭代,大模型已经具备了文本、语音、视觉的多模态能力,能够开始完成复杂指令。

同时,模型推理成本指数级下降。一年来,通义千问API在阿里云百炼上的调用价格下降了97%,百万Tokens调用花费最低已经降到了5毛钱。推理成本是应用爆发的关键问题,企业以更低成本进行开发、试错,找到适用于大模型时代的AI原生应用,是进一步促进行业应用爆发式增长的内在规律。吴泳铭介表示:“在各行各业,看不见的新产业革命正在悄然演进。而所有行业,都需要性能更强、规模更大、更适应AI需求的基础设施。阿里云会努力把成本继续降下去。”

最新公布的《中国大模型中标项目监测报告》显示,截至今年5月份,统计到的大模型相关中标金额已超过2023年全部中标项目披露金额,涉及政务、金融、运营商、能源等各行各业,显示大模型的应用需求正快速增长。

“过去一年,阿里云投资新建了大量的AI算力,但还是远远不能满足客户的旺盛需求。”吴泳铭表示,“新增算力市场上,超过50%的新需求由AI驱动产生,AI算力需求已经占据主流地位。这一趋势还会持续扩大。今天我们接触到的所有客户、所有开发者、所有CTO,几乎都在用AI重构自己的产品。在汽车、生物医药、工业仿真、气象预测、教育、企业软件、移动APP、游戏等行业,AI计算正在加速渗透。”

 

云与AI交织,赋能千行百业

“百模大战”之后,应用成了大模型产业的主旋律。从自然语言处理到“文生图” “文生视频”的内容创作;从汽车无人驾驶到智能研发机器人在生物医药、食品、高科技制造等行业的广泛应用,AI大模型的快速发展正在颠覆人们的认知。

《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4)》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全球目前已有 1300多个基础大模型,美国的数量最多,中国紧随其后排在第二。

“国内产业场景极其丰富,大模型落地空间极其广阔。”面向大模型的下半场战事,业界普遍认为,中国将在应用层展现出更强的后劲。

数字化浪潮、AI浪潮、出海浪潮是当代企业面临的三大趋势。而在这些浪潮的背后,均离不开云服务的支持和变革。

如何让大模型技术尽快与更多真实的产业场景连接起来?作为最早提出模型即服务(MaaS)理念的企业,阿里云一直把大模型生态的繁荣作为首要目标。

阿里云CTO周靖人称:“我们希望企业和开发者能以最低的成本做AI、用AI,让所有人都能用上最先进的大模型。” 在本次大会上,阿里云宣布通义千问三款主力模型再次大幅降价,最高降幅85%,百万tokens价格低至0.3元。同时,阿里云百炼平台为所有新用户免费赠送超5000万tokens及4500张图片生成额度。

据周靖人介绍,过去半年,阿里云百炼平台持续降低大模型调用的门槛,进一步推动大模型的普惠。数据显示,通义开源模型累计下载量已经突破4000万,通义原生模型和衍生模型总数超过5万,成为仅次于美国Llama的世界级模型群。

记者在今年的云栖大会展厅中看到,以大模型为基础,越来越多的企业能够拓展应用边界,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高速集团、上海喜马拉雅科技有限公司、哈啰集团等一众企业均推出前沿AI产品,涵盖工作效率、拟人交互、智能终端等多个场景,为人们生活、工作带来便利。

 

人形机器人万亿市场刚刚开启

人形机器人是近两年来,继大模型之后的又一大热赛道。据《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预测,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27.6亿元,2030年有望成长为千亿元市场。

机器人走向台前离不开大模型助推。“AI技术让人行机器人变得容易驾驭”。在谈及“大模型对人形机器人发展起到哪些影响”时,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表示:通用人机器人是大模型的最好的一个落地的载体,二者是非常好的一个组合关系。

10年前,人形机器人只会简单的肢体控制,如今,一些人形机器人已拥有聪慧的“大脑”、敏捷的“小脑”和灵活的“肢体”。大模型的加持让人形机器人的“大脑”能以多模态方式实现人机交互。

逐际动力创始人张巍认为:大模型出现后,机器人产业出现“从专用到通用”的变化。“机器人和AI的使命不同,AI是代替人来思考决策的,而机器人本质上要代替人来运动”。

那么,人形机器人离真正进入我们的生活还有多远?在2024年云栖大会的前沿应用展馆内,记者看到有不少国产机器人已经开始落地商用。

图片

2024杭州云栖大会展示的智能人形机器人“晓唯”。奥一新闻摄

比如这款名叫“晓唯”的智能人形机器人,不仅能够自主导航,还能通过先进的视觉识别系统精准辨识周边环境,机器人的灵巧手设计和高适应性的底座,也能让“她”在复杂的环境中游刃有余。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款机器人自去年开始已经投入市场,主要用于农业方面的各种品类果蔬采摘。

图片

2024杭州云栖大会与会嘉宾与“光华一号”机器人互动。奥一新闻摄

此外还有专为养老护理场景设计的复旦大学“光华一号”机器人,身高165cm,体重62kg,与人类外形相近,会行走,还会做表情。据了解,这款机器人目前处于实验室研发阶段,准备在四川、河南、江苏、浙江等地开展测试,并不断优化护理功能,确保动作更加安全、精准、柔和,比如把老人从床上扶起来、搀扶老人到厕所等等。

“以零售场景为例,现在的人形机器人技术已经达到产业化边界,预测明年将是商用的元年,或将会有大规模的商业落地。”银河通用创始人王鹤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在5年内进入工业场景的机器人达到一万台;10年内,达到进入家庭的标准。”


采写:奥一新闻记者 管玉慧

编辑:管玉慧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管玉慧5088W
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