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临终患者,深圳70余家医疗机构启动安宁疗护试点工作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资讯
原创2024-10-14 18:54

“安宁疗护没有伟大的壮举,只有真诚的守护。”10月12日,是“世界安宁缓和医疗日”。为促进深圳市安宁疗护实践经验交流,展现安宁疗护试点工作成果,推动安宁疗护事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10月12日,深圳市第六届安宁疗护案例实践分享会在世界安宁缓和医疗日当天圆满召开。

图片

本次大会由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深圳市医防融合肿瘤疾病项目组和深圳市生前预嘱推广协会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和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共同协办。

大会举办前,组委会从9月起就面向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广泛开展安宁疗护实践案例征集工作。在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初评后,25支分别来自市级医院、区级医院、社康中心、护理院等不同类型医疗机构的实践案例入选,参会代表覆盖全市9个行政区和大鹏新区。

深圳市卫健委医政医管处副处长张文表示,医学的发展最终需要有温度的人文医学,而安宁疗护即是医学人文关怀中最重要的一环。深圳市自2019年成为国家第二批安宁疗护试点城市以来,已经在深圳市分三批在70余家医疗机构启动安宁疗护试点工作,开展四轮培训并搭建起安宁疗护人才库,在深圳市和广东省组织制定了多部安宁疗护相关的服务标准或服务指南。希望安宁疗护的践行者们可以在分享会和日后的工作中持续努力,让安宁疗护的观念深入人心,让更多患者可以有尊严的、有价值的向人世做一个告别。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副院长王东文表示,在深圳市卫健委的大力的支持下,深圳市在安宁疗护实践方面已经走在了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前列。6年来,分享会的参会代表数量持续增加,越来越多的同仁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安宁疗护的伟大事业中。肿瘤医院也将继续以肿瘤疾病全程管理为抓手,探索符合深圳本土的肿瘤安宁共照模式,做有温度的安宁疗护践行者,与全市的安宁同仁们一同为深圳的安宁疗护试点工作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护理部主任宁艳婷主持开幕式。在“安宁案例分享”环节,各个队伍都以温暖而有力量的语言配合多样生动的叙事形式,再现出安宁疗护团队与患者和家庭守望相助、为他们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整体照护的现实场景,体现专业严谨的服务素养、真诚深入的人文关怀和紧密合作的多学科团队,在现场引发共鸣,收获来自嘉宾、评委和观众的阵阵掌声。

来自医疗、护理、社工等不同学科背景的7位安宁疗护领域专家,及25个参赛队伍的领队担任现场评委团,并按照市属医院、区属医院、社康居家三个板块现场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经公证人员公证后,为获奖团队现场颁奖。深圳市龙岗区第七人民医院(简竹护理院)《生命的微光 温暖前行》,深圳市福田区第二人民医院《两个人,一个人》,以及深圳市人民医院《戎马半生,不负芳华》三个案例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

安宁疗护是以临终患者及其照护者为中心,以多学科协作模式进行,通过控制痛苦和不适症状,提供身体、心理精神及社会支持等方面的照护和人文关怀,以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帮助患者舒适、安详、有尊严的离世等服务。本年度安宁缓和医疗日的主题为“审视与共享:安宁缓和决议十年回望”,旨在引导回顾和总结世界卫生大会(世卫组织理事会)通过唯一一项缓和照护独立决议后10周年的成果。这项决议呼吁所有国家“加强缓和照护(palliative care),并将其纳入个体生命全程综合性的整体照护之中”。

回望安宁疗护在深圳的发展,在深圳市卫健委的大力推动下,深圳市安宁疗护工作试点工作在理念宣传、人才培养、生前预嘱立法、服务模式创新和服务规范化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深圳市安宁疗护案例实践分享会迄今已举办6届。相比往年,更多案例中展现出了各级医疗机构通力合作,让安宁疗护服务下沉到基层,走进社区和家庭,为患者家庭提供连续性的照护和关怀。同时,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出镜率同样颇高,在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和病痛中体现出重要价值。

参赛者们表示,会后将带着收获的经验与智慧回到各自工作的医疗机构继续探索、精耕服务,运用专业照护技巧,践行指南标准,提升安宁疗护照护品质,为有需要的临终患者与家庭送去温暖,为生命带去关怀。

采写:南都记者 李榕 通讯员林思恒

编辑:李榕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