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办实事,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南方都市报联合广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推出《民呼我应·共建美好广州》栏目,精准聚焦百姓关切和民生实事,扎扎实实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本期报道关注广州市海珠区江海街道新村社区如何联动多方参与,将“社区边角料”改造成休闲小公园的故事。
城中村休闲区域缺失,居民盼改造
位于海珠区的新村社区,东至富文大街,南至紫菀路,西至西华十五巷,北至石榴岗路,毗邻繁忙的江海大道。社区内村社聚集,商业繁荣,汇集个体商铺300家。
“这里属市内典型城中村社区。”新村社区党支部书记苏永兴介绍,社区内住宅多以村民自建房为主,共有1083栋,住户过万。社区由华片区、南华南、北片区、西华片区、西安片区、富文西片区等组成。他表示,由于建设年代久远,社区存在楼宇、人口密集,公共空间缺失、配套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加之近年来随着人口增加,问题日益突出。公共休闲区域严重缺失,居民没有休闲的去处等。为此,有居民希望能对现有的空间进行改造,增加休闲区域。
“边角料”大改造,社区多了两个休闲空间
今年以来,江海街道新村社区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依托“百千万工程”建设契机,巧妙利用“社区边角料”,因地制宜筹划,以民生“微实事”为切入点,打造休闲空间,为居民生活增添一抹亮丽色彩。
在新村的中心,有一片由三棵大榕树荫庇而成的开敞空间,面积约500平方米。“我记得以前这里是村里人休闲的场所。”据苏永兴介绍,这几棵古榕树已有百年历史,不仅是村中一景,还见证村庄的发展和变化,陪伴着一代代村民成长。榕树头承载了许多村民的记忆。
然而,由于周边商户众多,且建设年代久远。改造前的路面破损严重,油污遍地,散发出刺鼻的臭味,“平常在那里都不能久站,太臭了。”苏永兴还介绍,由于缺少打理,枝繁叶茂的榕树挡住了大部分的光线,路面也比较昏暗,基本没有居民会在此处活动。
改造前,榕树下“脏乱差”。(受访者供图)
“小时候这里很有人气的。”伍小姐是土生土长的新村村民,在她的记忆里,这里原本是深受大家喜爱的休闲地,后来却污渍遍地,她感到很是可惜。
“我们希望对榕树周围进行美化改造,为大家提供一个纳凉、聊天的空间,让榕树头文化的生机保持下去。”苏永兴在日常巡查中听到村民表示希望能将这片区域进行改造时,他就将此事记在心中。
今年4月,苏永兴将此事汇报给街道相关部门,并在居民议事厅召开了居民会议,征求大家的意见,进行方案设计。“在设计的时候,我们希望并不只是多一个休闲空间,还希望能融入村史、党建等多方面的内容。”但是,对于村史,村里并无太多资料。为此,苏永兴开始上网查找资料,找村里的老人多方验证,收集村民家里的老照片……花费了半个月的时间,工作才顺利完成。
“不过,最大的难题还是在资金方面。”苏永兴无奈表示,村里并无专项资金用以微改造,只能多方筹集。一是街道召集多部门会议,申请了一部分慈善资金用以改造;二是动员村社、社区内的企业出资;三是向村民募集。“村里有将近30%的本地村民,他们还是很配合的。”资金到位后,新村社区立即请施工队到现场,并开始了改造。
经过不断调整,今年10月初,工程顺利完工,“粤享新榕”小公园成为了居民休闲的好去处。
社区里有几处倒塌已久的房屋,苏永兴透露,均是村民搬离村子,房屋年久失修,变成无人管理的空地。东华十二巷就是其中之一。
“原本这块地上的杂草长得比我还高。”今年2月,东华十二巷还是一块杂草丛生、垃圾满地的烂地。不仅可能出现治安问题,加上蚊虫滋生,也容易传播疾病。这里的情况一直都让社区的工作人员非常担心。
改造前,东华十二巷杂草丛生。(受访者供图)
“当时就说可以建设成健身小公园。”在街道指明方向后,社区就立刻行动起来。首先解决的就是权属问题,苏永兴介绍,这块空地的权属人众多,在多次联系后,找到了代表人,由代表人征求其他人的意见,在充分沟通后,取得了所有权属人的同意。
然而资金依旧是大问题,社区积极沟通村社,红卫经济联社提供了2万元资金,用于购买水泥等硬化材料。但这2万元购买了水泥后,远远不够支付工人的劳务费。社区争取街道环监所给予大力支持,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发动环卫工人积极建设口袋公园。地面硬化顺利完成后,社区又联合街道相关部门向海珠区文广旅体局申请一批体育健身器材。在此基础上,社区还联合街道相关部门、社工站开展党员微心愿活动,对口袋公园紧邻的居民楼进行墙绘美化。
“健身公园改造时,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苏永兴表示,在施工过程中,社区工作人员带头割杂草、清垃圾,带动居民共同努力,让居民也成为健身公园的建设者。
经过电动车整治、烂地清理、地面硬化、安装健身器材、安装护栏、增加绿植后,目前健身小公园已经基本成型。
公园人气高了,居民距离近了
近日,南都记者来到“粤享新榕”小公园看到,上午十点,有居民带着小朋友围坐在石桌前谈天说地,时不时传来欢笑声。
在小公园的正面,就立着新村社区的简介,不仅介绍了新村的地理位置,还简要记录了村史。并且在村民的建议下,以前的石块也巧妙地被镶嵌进石椅里。原本的刺鼻臭味早已消失不见,破损的路面已经由平整的水泥路面代替,整个空间已经进行了重新规划,这里也成为了村民聚会的新场所。
改造后,“粤享新榕”小公园成居民休闲好去处。
“突然有一天经过,发现阳光能照进来,整体焕然一新,让人眼前一亮。”伍小姐对于此次改造十分满意,既保留了原有的味道,又有新的感觉。她告诉记者,因为这里翻新,居民们重新拥有沟通交流的场所,“感觉大家的距离又近了一些。”
再往里走,是基本完工的健身小公园。杂草早已清理,硬化后的地面平整又干净,旁边居民楼的墙上是漂亮的彩绘。公园入口也用栏杆挡住,不让电动车进入。健身器材依次边摆放,空地上还画上了彩色的小格子,给小朋友做游戏。
健身小公园也建好了。
“我们的花盘已经到位了。”苏永兴介绍,社区还募捐了一批材料,准备再将健身小公园用漂亮的花草进行装扮。
多方参与,激发社区共治新活力
谈到社区公园的改造,苏永兴认为只有多方参与,才能激发社区共治新活力。他表示,在社区公园建设前期,新村社区党支部充分听取周边居民的意见和建议,让居民从社区环境提升的“旁观者”,转变为“建设者”。在建设过程中,社区积极对接街道、村社、辖内单位、居民等各方资源,村社、居民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技术的出技术,形成共建共治合力。通过社区发动,党员群众积极认捐、种植绿植,环卫工人和社区居民齐齐动手砌护栏。
如今,这些面貌老旧杂乱、居民使用率不高的闲置空间,已经变成了新村最具活力的地方。新村社区的环境提升,只是街道众多民生实事的缩影。江海街道工作人员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探索求解、用心用情破题,以小项目、小活动、小举措不断解决居民的愁心事、烦心事、难心事,让“城中村”变“城中景”。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统筹:李欣 冯芸清
执行统筹:廖艳萍 董晓妍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廖艳萍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民呼我应·共建美好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