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榜单:苏浙百强县超一半,市辖区百强广东占20个

南方都市报APP • 察时局
原创2024-10-27 17:47

“珠三角、长三角县域(市辖区)新质生产力水平表现亮眼。县域百强中,长三角地区包揽前十强中的9个席位;市辖区百强中,广东省占20个席位。”《中国县域(市辖区)新质生产力指数研究报告2024》显示,市辖区新质生产力水平前十强中,广东占据了4个;北京海淀区排名第一,上海浦东新区排名第二,广东深圳南山区排名第三。

图片

《中国县域(市辖区)新质生产力指数研究报告2024》发布现场。

如何评估县区新质生产力水平?有29个指标

10月25日,“中国县域(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围绕全面深化改革与新质生产力培育展开研讨,由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壹城智库联合发布了《中国县域(市辖区)新质生产力指数研究报告2024》等最新研究成果,并揭晓了县域新质生产力百强和市辖区新质生产力百强两份榜单。

报告指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县域和市辖区应对经济周期性问题和结构性矛盾的有效方法,是推动县域和市辖区经济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构建新质生产力指数,客观评价其发展水平,目的在于监测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状态,洞察技术革命与经济结构变迁的空间格局,理解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趋势,引导资源和要素向高效率、高增长潜力的行业和地区流动,赋能县市区新质生产力发展。

报告聚焦新质生产力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3个特征,构建了包括29个具体指标的县域(市辖区)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

南方都市报记者注意到,这些指标包括,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学生数量、高价值专利累计授权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固定资产投资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GDP)能耗、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环境保护支出占比、数字产业规模等。

图片

2024县域新质生产力百强榜单。

长三角县域新质生产力发展靠前,苏浙百强县超一半

依据上述指标体系,报告使用社会经济数据、企业经营管理数据、地理信息数据和技术创新相关数据,对县域和市辖区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该报告结果显示,珠三角、长三角县域(市辖区)新质生产力水平表现亮眼。

报告指出,东部沿海省份及长江经济带沿途各省具有率先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广阔空间和有利条件,这类省份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速度较快,易在新质生产力赛道上积累先发优势。这些省份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设施基础良好,吸引了高素质人才聚集。良好经济环境和人才优势形成了良性循环,有效地推动高新产业快速成长。同时,具有科技驱动企业集群和科技人才虹吸效应省份往往能成为“黑马”。

值得注意的是,京津冀、长三角以及珠三角城市群内的县域和市辖区新质生产力发展位居前列,并辐射邻近腹地发展;成渝城市群新质生产力发展初具规模,其中双城引领集聚效果较为显著;各省省会城市核心区集聚效应显著,但城市辐射影响范围有限。

具体到榜单,县域新质生产力前十强中,长三角地区包揽9个席位;在百强中,浙江占据29个,江苏27个,超过了一半。前五强都在江苏,依次是苏州昆山市、常熟市、张家港市、太仓市以及无锡江阴市(无锡宜兴市排第7、南通如皋市排第10);福建省的泉州晋江市排名第6,浙江省的宁波慈溪市、温州乐清市排名第8、9。

图片

2024市辖区新质生产力百强榜单。

市辖区新质生产力百强广东20个,分布在广深珠佛惠

在市辖区新质生产力百强榜单中,北京市海淀区排名第一,上海市浦东新区排名第二,广东深圳南山区排名第三,广东省总共占20个席位,主要分布在深圳、广州以及佛山、珠海和惠州这5市。广东4个市辖区成功跻身前十强,深圳南山区之外,深圳宝安区第5、深圳龙岗区第6、广州黄埔区第10;此外百强中还有:佛山顺德区第11,深圳福田区第13,深圳龙华区第18,珠海香洲区第20,深圳光明区第24,广州番禺区第43,广州海珠区第48,广州越秀区第49,广州天河区第53,广州白云区第55,佛山南海区第62,广州花都区第71,深圳坪山区第72,惠州惠城区第78,深圳罗湖区第79,佛山禅城区第94。

南都记者观察到,两份榜单中,“县域经济第一阵营”的江苏、浙江在县域榜单中排名靠前,而北京、上海、广东在市辖区榜单中靠前。作为经济强省的广东,在撤县设区后,目前深圳、广州、佛山、珠海已全部设区,东莞和中山则没有县级行政单位。与苏浙鲁县域经济不同,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地区城镇化率高达87.5%(2022年该数据与北京持平,比上海略低),其发展更多是以区或者镇为发展单位,城市经济取代县域经济。


报告建议海淀区和南山区推进新质生产力链条向腹地拓展

该报告依据新质生产力指数评价结果,将县域和市辖区划分为综合发展类、腹地发展类、科技先导类、产业应用类和外围辐射类等五种类型,并提出了不同类型县域和市辖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具体策略。

报告认为,以北京海淀区和深圳南山区为代表的综合发展类,其特征是综合实力强劲,是新质生产力领头羊,带动引领辐射作用强。报告建议这些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策略,包括推进新质生产力链条向腹地拓展,鼓励与邻近区县进行科技研发、技术转化合作交流;构建区域协调激励机制,引导新质生产力人才、产业、资源流向发展不充分地区等。

以重庆市沙坪坝区、成都成华区为代表的腹地发展类,其技术能力强,要素投入产出效率高,受先进地区影响,发展潜力大。报告建议,深化片区合作,积极承接新质生产力创新技术研发和产业转化项目等。

以武汉市江汉区、兰州市城关区为代表的科技先导类,特征是科技研发主导,科技与人才储备较好,但要素转化效率相对较低。报告建议,构建科技创新平台,联合产业应用类区县,开放产学研合作,共同推进关键技术成果转化等。

以柳州市柳城县、南昌市青云谱区为代表的产业应用类,特征是产业应用转化效率较高,但科技与人才有赖于外部输入。报告建议配合技术先导类区县,加快技术应用推广落地,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等。以贵阳市开阳县、百色市田东县为代表的外围辐射类,特征是新质生产力的技术和要素投入效率低于平均水平,有赖于先进地区带动。

报告建议,强化配套支持,提升区域联通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大人才引进、企业落户优惠政策力度,吸引创新要素集聚等。

采写:南都记者陈秋圆 发自北京

编辑:梁建忠

2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