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女子称自己的儿子在入住酒店后确诊川崎病,“川崎病”上榜社交媒体热搜。川崎病是什么病?
川崎病,并不罕见
近日,“川崎病”引发网友关注。据报道,上海市民袁女士称带着孩子入住了某酒店,觉得这家开业不久的酒店装修气味很大,担心甲醛超标,第二天孩子就因高烧、淋巴结肿大住院,被医生诊断为川崎病。这让袁女士把孩子的疾病与酒店的气味联系了起来,向12345热线反映了情况。
有网友认为,孩子得川崎病,不一定完全是住酒店导致的。也有很多网友发出疑问:川崎病是个什么病?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也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急性自限性的血管炎,因1967年由日本川崎富作医生首次报道得名。
国家卫健委公布的罕见病目录中,不包括川崎病。它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种疾病,研究资料显示,该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男孩的患病几率也略高于女孩,成年人患病较为罕见。此疾病的高发季节为春夏季和冬季,同时具有相应的区域暴发流行性现象。
据央视新闻报道,2023年夏天,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儿科门诊迎来了“川崎病发病高峰”。该院儿科主治医师麻佳佳介绍,“很多孩子出现反复发热伴颈部淋巴结肿大的症状,之后还出现皮疹、结膜充血等症状,家长们手足无措,带孩子前来就诊。”
2023年7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了一名学校郊游不久后反复高烧10多天的男童,其身上多处皮疹,出现了球结膜充血、“草莓舌”等现象,后医院确诊该男童因蜱虫叮咬导致恙虫病并发“川崎病”。
川崎病儿童期常见的一种疾病。IC供图
病因未明,偏爱亚裔人群
川崎病发病率在世界各地差别较大。据不完全统计,亚裔人群尤其是日裔的发病率高于欧美地区人群,上世纪80年代日本暴发了3次全国性川崎病流行事件,而韩国川崎病的发病率仅次于日本。日本、韩国及中国三国川崎病发病率是其它亚洲国家3至4倍。
由于经济、人口及国土面积的限制,我国只在不同的省份及地区对川崎病进行了小规模调查,结果显示各地区川崎病发病率不尽相同,其中以台湾最高,其次是香港。而大陆地区则以北京和上海发病率居高。
一项研究表明,日本的川崎病发病率从2008年的218.6人/10万人上升到2015年的330.2人/10万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李奇蕊表示,2018年日本川崎病流行病学统计,每10万名儿童川崎病发病人数已经达到389-390人,提示川崎的发病率存在逐年上升的趋势。
川崎病的病因至今未明,学术界多认为与感染、免疫反应等相关。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提示本病是一种感染或更可能是一种免疫反应异常,其中感染可能是与β-溶血性链球菌、EB病毒相关。免疫反应则是近年来的研究热门,免疫系统的高度活化及免疫性血管炎是本病的基本免疫改变,有研究指出特异性免疫系统的激活造成了血管内皮细胞和其他细胞的损伤引起该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一个可能性。
另外,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遗传因素在川崎病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早在1989年,日本研究人员就发现,在家族成员中有川崎病患者,其他成员罹患川崎病的风险高10倍。
高烧5天不退需警惕
川崎病的症状一般有以下6种表现。
持续高热,患儿体温可高达39摄氏度至40摄氏度并且持续的时间较长,多为5天以上,并且患儿对于抗生素类药物的治疗是无效的。
双眼球结膜充血,像兔子眼,但没有眼部分泌物。
口咽黏膜弥漫性充血,表现为口唇潮红、皲裂,还有“杨梅舌”“草莓舌”等舌乳头红肿现象。
颈部淋巴结肿大。
身上出现红色疹子或大面积的红斑。
急性期手足硬性红肿、脱皮,四肢末端尤其是手心和脚心,有如冻疮一样的硬肿。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症状与许多儿童发热性疾病相似,且并不是所有川崎病患儿均具有上述症状,部分患儿临床表现不典型,因而川崎病的快速诊断颇具挑战性。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儿科覃有振副教授提醒,当小儿发生发烧的情况时,家长要积极带孩子到医院诊治,如果发烧的类型不是常见的感染性发烧,那么很有可能是孩子患上了川崎病。
川崎病的快速诊断颇具挑战性。IC供图
一般来说,川崎病病情轻重长短不一,临床一般分为三期。一期为急性期,一般病程1-10天,发热,体温较高,双侧结膜充血是此阶段早期特征,其他主要特征在发热后陆续出现。二期为亚急性期,一般病程11-21天,多数体温下降,症状缓解,指(趾)端出现膜状脱皮及血小板增多。重症病例仍会持续高热,同时冠状动脉病变在此期间表现突出。三期为恢复期,恢复早期一般为病程28-60天,恢复晚期达数月至数年。大部分患者在第4周进入恢复期,临床症状消退。
治疗不及时易危害心脏
川崎病虽呈自限性,但如果治疗不及时,也可造成极大危害。此疾病的并发症可危及患儿的心脏、脑部、肝脏、肺部、以及肾脏等多个脏器的损伤,其中对于心脏的损伤尤为明显。川崎病可造成相应的心血管疾病,其中包括冠状动脉狭窄以及闭塞、冠状血管动脉瘤以及动脉扩张等疾病。严重时会导致血栓以及心肌梗塞的发生。
正在儿科就诊的儿童。IC供图。
杭州市儿童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汤卫红表示,川崎病是儿童后天性心脏病最主要的原因,最大的危害是对心脏冠状动脉的损伤,越小的儿童越容易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在未经正规治疗的川崎病病例中,冠状动脉扩张发生率高达25%左右,早期诊断明确并及时使用大剂量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可使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可降低到5%以下。
据悉,发热的第7天至第10天为治疗川崎病的黄金期。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保健与发育行为学组成员刘慧表示,家长不用过分担心,川崎病不可怕,预后也是良好的,只要积极地干预,就是尽早发现、尽早去治疗就可以。
出品:南都官微运营部
统筹:李湘莹
整合/编辑:许乐
美编:蔡沐晗
资料来源:《中国儿童川崎病诊疗循证指南(2023年)》《临床医学进展》《中国当代儿科杂志》、中国科学院官网、科普中国、上海疾控、中山一院、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四川省科学城医院、央视新闻、新民晚报、浙江新闻频道等
编辑:杨晨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