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湖水厂试运行供水,东莞实现“双水源”供水格局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东莞
原创2024-10-31 10:40
图片

图片

“东莞市民点赞榜”是南方都市报推出的重要智库研究产品。六年来,东莞市民点赞榜通过广泛征集各部门、各镇街民生实事举措形成榜单,并接受市民打分评价、调研团现场走访调研和专家评审,希望在东莞构建一个民间政务评价体系,鼓励基层提高创新和服务意识。

第六届南方都市报东莞市民点赞榜自今年9月启动以来,各单位踊跃申报,一个多月时间已征集到一批民生实事案例,内容涉及医疗、住房、教育、安全、环境、文化惠民等多个方面。根据活动规划,南都现就部分民生实事案例进行集中宣传展示。

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本。今年7月中旬,松山湖水厂开始试运行供水。从此,东莞人喝上了西江水;东莞也实现了“双水源”供水格局,更好地保障千万人口用水安全。

图片

东莞实现东江、西江“双水源”保障

长期以来,东莞九成以上用水取自过境水源东江,水源单一,本地水源水质不能满足发展需求。

为打破这种被动局面,依托国家重大水利工程——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东莞市水务集团供水有限公司投资约52亿元建设松山湖水厂(设计规模110万立方米/日)和芦花坑水厂(设计规模50万立方米/日),以及两厂配水管线,全力推动东莞实现“双水源”供水格局。

图片

今年7月中旬,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东莞配套松山湖水厂开始试运行供水。从此,东莞人喝上了西江水。此外,位于虎门的芦花坑水厂计划于今年年底建成。

松山湖水厂运营后,彻底改变了东莞以往单一供水水源格局,实现东江、西江“双水源”保障,有效降低咸潮上溯、暴雨天气排涝等自然灾害对东莞用水的影响,进一步保障粤港澳大湾区供水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

据了解,作为“双水源”供水厂,松山湖水厂除了利用西江水外,还通过东莞东江与水库联网供水水源工程,合理利用东江水资源,从而提高东莞中部及南部片区供水能力、东莞供水安全保证率和应对突发性供水事故的能力,保障供水安全。

图片

创新采用叠合式设计

比传统水厂节约一半用地

松山湖水厂是目前全亚洲一次性建成规模最大的单体水厂,占地约292亩,总建筑面积约4.2万平方米,设计规模为110万立方米/日。

从空中俯瞰,松山湖水厂以其独特的“叠合式”设计,将24个标高、形状、功能各异的构筑物巧妙地融合在约292亩的土地上;与传统水厂相比,节省了约50%的土地。这种创新设计不仅节约了土地,还减少了建筑材料的使用。

图片

松山湖水厂创新采用叠合式设计。

松山湖水厂采用应急预处理+常规处理+臭氧生物活性炭+安全消毒全流程制水工艺,出厂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和《城市供水水质标准》的要求,并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此外,松山湖水厂还通过数据模型驱动、自动化程序控制,建立了制水全流程的智能化精准运行体系;各工作站点可以达到无人值守状态,厂区所有设备运行状态及操作控制都可在中控室电脑上进行监控。


推广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第六届南方都市报东莞市民点赞榜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