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2024“数据要素x”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北京落下帷幕。
历时5个月,近两万支队伍、10万人参赛,12个赛道共角逐出一等奖12个,二等奖23个,三等奖36个,以及应用实践、商业价值、发展潜力、技术创新等4类单项奖48个。
12个赛道的技术创新奖获得者。南都记者李玲/摄
大赛中,不少企业采用区块链、数据空间、隐私计算等技术,为数据安全可信流通保驾护航。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汽检)是其中的代表之一,所主导申报的《基于隐私计算的智能网联汽车事故分析系统》荣获交通运输赛道“技术创新奖”。
瞄准智能网联汽车缺乏高效事故鉴定手段的痛点,上海汽检通过对大数据的使用,设计了一套辅助智驾事故快速分析的解决方案。上海汽检智能电子系统检测中心主任滕添益告诉南都记者,该项目已经酝酿三年,覆盖车辆超过两百万辆,处理数据量达三千多亿条。它可赋能保险、汽车服务行业推行优质产品或服务,支撑主管部门实现数字化监管。
“这次大赛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打磨和完善项目。预期项目将带来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收益,其中直接新增保险业务可超20亿元。”滕添益说。
处理数据量达三千多亿条,覆盖超两百万辆车
南都:能否简单介绍下这次获奖的项目?
滕添益:我们长期从事数据领域的相关工作,一直在思考当智能驾驶汽车数据上传到云端后,如何挖掘和发挥数据的最大价值,产生跨企业、跨行业的产品和应用。这两年我们做了一些探索尝试,其中就包括参加这次2024“数据要素×”大赛的项目——《基于隐私计算的智能网联汽车事故分析系统》。
我们通过对大数据的使用,设计了一套辅助智驾事故快速分析的完整解决方案,并基于数据空间技术构建了一套数据跨行业协作的网络,为汽车行业与金融保险行业以及主管部门的数据协作奠定基础。
南都:智能驾驶事故认定分析,当前存在哪些问题?
滕添益:智能网联汽车的高级别智驾功能正在快速迭代,国家相关部门也于今年启动了L3试点的工作。智驾功能使用时,驾驶安全责任从驾驶员部分转移到了企业。因此,智驾事故发生后需要判断事故发生前的人、车状态。
原有的事故鉴定手段是通过现场查勘、道路监控调取、刹车痕迹分析等来进行的,这样的方式存在时间长、成本高、无法获知智驾系统状态等问题。智能网联汽车在车辆运行时企业能收集到车辆回传的各系统状态数据,利用好这些数据来支撑事故原因分析是解决行业痛点的关键。
南都:这个项目酝酿了多久?目前到了什么运用落地阶段?
滕添益:我们已经酝酿了三年。真正开始搭建系统并整合产业资源实施,也有两年的时间。目前已经和4家车企合作,成功完成了智能网联汽车事故分析的技术方案验证工作。
历经一年多的数据上链,我们已经积累了三千多亿条数据,覆盖了超两百万辆车。同时也在支持保险公司、出行服务企业推出相关产品,产业共识已初步形成、业务规模将稳步扩大。
满足车企与保险公司数据双向流通需求
南都:针对汽车数据流通使用,这个方案侧重于解决哪些痛点问题?
滕添益:汽车数据在流通使用上面临两个问题:一是企业所收集的原始数据可能涉及车主的个人信息——基于隐私保护的相关要求,车企不能把这些数据随便地给出去。但如果企业数据只是放着不使用,光是每年需要的数据存储成本、带宽成本等,就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二是,当遇到跟保险公司对接理赔、配合交管部门调查事故原因等情况,由车企提供的数据能否被验真采信,也是目前数据领域企业间协作的一个痛点问题。
也就是说,如何在“原始数据不出域”的情况下,实现数据的可验真和可用不可见,让数据产生变现价值,是很多车企希望探索的。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它们也有基于车辆事故理赔数据开发不同的服务和产品,以判断事故发生后应赔付金额的需求。
而我们的这套数据协作方案,能实现保险公司与车企之间的数据双向流通,满足双方对于数据的需求,从而连接起各自基于数据的产品和服务。
南都:汽车数据的流通过程中,如何平衡个人信息保护问题?
滕添益:个人信息收集与使用,受到法律法规的严格要求。为了保护个人信息,我们需要采用一些匿名化等技术手段,相关数据进行脱敏处理。比如,智能驾驶汽车会采集到道路两旁的行人的面部数据等,目前大部分车辆已经可通过算法自动化地擦除。
此外,在企业内部也有严格的数据安全管理要求。在确保技术和管理体系落地后,那基本上对外提供的数据已经尽可能地去掉了个人信息,数据流通环节中的隐私泄露风险也会降低很多,以此实现数据协作与隐私保护的平衡。
南都:针对这一项目,接下来还有哪些计划和考虑?
滕添益:我们将密切推进与保险公司和汽车企业的合作。这个项目不仅能够带来实际的经济效益,如保险产品的创新可产生的经济价值超过20亿元,还有助于解决车企数据变现的问题,实现多方共赢。
南都:参加2024“数据要素×”大赛,有何感受?
滕添益:我认为大赛的举办,非常有必要。目前在产业界,很多企业在从事点对点的数据协作创新研究。通过这样一个大赛,能够让一些好的案例脱颖而出,并在更大范围内落地应用。
对我们而言,这次大赛为我们提供了方案打磨和深度思考的机会,能够发现项目优化和完善的地方。而数据局提供的路演交流活动,对我们后续开展产业推介等工作也大有裨益。
出品:南都数字经济治理研究中心
采写:南都记者 李玲 发自北京
编辑:黄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