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杨振华 自“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由广东省委改革办组织遴选的40个《全省基层推进“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典型案例》逐批公开发布,分深化民生领域改革、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农村土地综合改革、激励干部群众投身“百千万工程”等4个专题。
目前发布的第三批是“农村土地综合改革”主题的10个典型案例,分别来自深圳宝安区、珠海斗门区、佛山高明区、梅州蕉岭县、惠州惠东县、惠州龙门县、中山黄圃镇、阳江阳春市、湛江遂溪县、清远佛冈县。各地聚焦“三块地”改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关键任务,从农民住房需求保障、耕地集约流转、产业用地供应、“反向飞地”打造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推动土地资源要素流动、空间布局优化,为农村发展提供空间要素保障。
惠州惠东县深入探索适合本地撂荒地整治的实践路径,2023年以来全县完成撂荒耕地复耕复种6742.6亩。引导多方力量共同参与撂荒地整治,破解“谁来种”问题——村企合作共建参与,村集体、村民、企业合作共建成立专门企业,进行撂荒耕地流转或提供生产托管服务;引导镇属国企参与耕地集约流转、耕作运营等工作;发动工会认耕认种撂荒地;发动社会力量开展消费帮扶与撂荒地农产品认购。为解决在撂荒盐碱地“种什么”“怎么种”的问题,通过近3年的试种试验,筛选出适合盐碱地种植的“南桂占”等良种;通过优势技术改良撂荒盐碱地,破解地力贫瘠难题,目前已完成255亩撂荒盐碱地复耕复种。
惠州龙门县自成为国家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以来,分批分步稳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探索宅基地退出的统一再分配保障机制、地票制保留资格权、外出人员祖宅换新房、整合宅基地资源联合建房、以土地置换落实宅基地资格权等做法,保障农民权益,实现户有所居;探索四种宅基退出机制及宅基地流转机制、有偿使用制度,有效盘活宅基地资源。全县宅基地退出5680宗,面积395.66亩,流转宅基地6127宗432.54亩,收取4953宗307亩宅基地的有偿使用费156.35万元,多措并举有效化解6万多宗历史遗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