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艘游船停泊在十三行码头,时光穿梭回1835年的广州眼科医局。189年前,西医来华的场景通过3D建模被完整地呈现在用户的眼前。这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数字虚拟医学博物馆(一期)的界面场景之一。
11月4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数字虚拟医学博物馆(一期)项目正式发布。189年前的今天,我国第一家西医医院、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前身——广州眼科医局在广州十三行新豆栏街正式开诊。如今,百年老院把丰富的医学历史文化遗产玩出了“新花样”:数字虚拟博物馆综合运用VR技术、三维建模技术、AIGC技术等前沿技术,重现历史场景、活化历史人物。观众用手机或电脑下载app或客户端,就能沉浸式体验。据了解,该项目是国内首个数字虚拟医学博物馆。
3D重现眼科医局场景。
在数字虚拟医学博物馆中,3D建模的广州眼科医局墙壁上挂着伯驾医生治疗过的肿瘤、截肢病人画像。这些画像目前珍藏于耶鲁医学图书馆、伦敦盖伊医院的戈登博物馆、波士顿康威图书馆。点击画像,就会出现病例的详情。
中国第一例眼科手术、第一例截肢手术、第一例麻醉手术、第一例膀胱取石手术、第一例剖宫产手术、第一张X光片、中国最早的医学堂……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见证了西医东渐的历史进程。
而现在,在数据采集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移动端访问程序和交互系统设计等数字博物馆相关技术的支持下,一个个历史场景再一次鲜活地呈现在了公众面前。观众可以像玩手游一样,让逛展“玩”起来,让医学历史文化“活”起来。
观众进入数字虚拟博物馆后的互动场景。
医院副院长刘超表示,西医传入中国后,医院领风气之先,推动了西医院、西医手术、西医教育、西医学落地生根。除了治疗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疾病,先辈们也为治疗像麻风病之类的区域高发疾病做出了贡献。如今,医院多项治疗技术跻身世界一流水平行列,多个医学理论和科技成果惠及全国、走向世界,希望数字虚拟博物馆可以成为洞察西医在我国发展的一扇独特窗口。
发布仪式现场。
“孙逸仙纪念医院在中国近代医疗体系和医学知识体系转型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数字虚拟医学博物馆项目顾问、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吴义雄表示,数字虚拟医学博物馆的建立,是涵育医学人文精神的重要举措,不仅为我国近现代医学发展史的研讨和展示提供了一个全新平台,也可为医学人才的培养和医学研究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在虚拟展馆,观众可以随时随地选择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视角进行沉浸式看展,与展区内的展项、展品进行点击交互,自由安排参观路线和节奏,还可以与同行访客讨论交流。
“数字虚拟医学博物馆的建设是医院将深厚历史文化与前沿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一次大胆尝试。”医院党委书记杨建林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创新举措,增强观众的视听体验,提升公众在文化遗产传播和教育中的参与感,用科技的力量唤醒文化遗产的“新生命”,为医学文化传承与发展开辟更多的可能性,献礼中山大学百年华诞。杨建林称,医院未来还将对数字虚拟医学博物馆的二期内容进行优化。
据介绍,作为中山大学文化传承创新重点发展项目,建设数字虚拟医学博物馆将成为展示中山大学医科教育史的重要窗口,使医学博物馆成为中大医科教育的第二课堂,为医学生提供人文历史实践基地,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思政教育和医学知识科普教育平台。
采写:南都记者 王诗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