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年的统计数据中,男性高企的吸烟率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虽然数字在陆续下降,但依然徘徊在50%左右,控烟策略亦据此而设计。天平另一半,女性吸烟率仅在2%左右,但近年来却逆势上升,这引起控烟专家的担忧。当前控烟政策乏力,女性同样受到二手烟严重影响,另一份调查数据显示,女性二手烟暴露率显著高于男性。
女性抽烟的原因是什么?与男性有哪些不同?女性又是如何应对二手烟的危害?11月4日,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副教授李志徽在第四届世界卫生健康论坛上介绍了她的研究成果。研究者通过统计数据和大量访谈,尝试给出女性和烟草关系的“画像”。
北京经济开发区某餐厅内,一位食客(右)在室内吸烟(手机拍摄)。 新华社发
男性烟草消费更可能挤占家庭教育和医疗支出
从该研究可看出,两性之间在吸烟动机、吸烟感受、吸烟对家庭的影响、应对二手烟的方式上,均有较大的差异。李志徽介绍,整体上看,吸烟家庭食物支出(含卷烟消费)显著高于非吸烟家庭,但家庭内吸烟人数越多,教育和医疗支出越少。进一步引入性别视角可看到,男性吸烟者的烟草消费更可能挤占家庭的教育和医疗支出,而女性吸烟者则未观察到这一现象。
在吸烟动机方面,男性的动机通常比较简单,大体是解压和社交两类。而女性的吸烟动机则比较多样,但大体上与情绪有关。研究者举例,有的访谈对象谈到,希望通过吸烟引起他人关注,也有人觉得卷烟包装吸引人,一些广告词可以提供情绪价值。此外,女性吸烟也会受到较大的家庭影响,家中有女性长辈吸烟,后代也会顺理成章吸烟。
与较低的女性吸烟率不同,女性受二手烟的影响更为明显。李志徽在访谈中注意到,绝大多数女性觉得,面对吸烟男性有非常强的无力感。“尤其(吸烟者)很大程度上是她们的领导,或比她们职位更高,这其实没什么办法,普遍说要靠吸烟者自觉才能维护无烟环境,”她说,“在这里性别弱势感会体现的非常的明显。”
不过研究者也发现,女性在使用委婉话语、择偶、孕期的情况下,劝阻吸烟更为容易,也更有话语权。研究者进一步认为,在开展控烟宣传时也可以更多发挥女性作用,劝说男性吸烟者停止或戒掉吸烟。
劝阻公共场所二手烟,需要控烟立法“撑腰”
虽然该研究聚焦于女性与烟草的关系,但其研究结果亦反映了当下控烟政策不力的影响。目前国内只有小部分地区拥有完备的控烟规定,禁止在室内公共场所抽烟,但业界普遍感觉近些年来控烟执法有弱化趋势。在访谈中就有人谈到此点,认为相关罚款“不是真正的罚款”,未能起到限制室内吸烟的作用。
女性吸烟者对烟草包装的感受,亦反映出另一些控烟政策的不利。例如,广告法规定,禁止利用其他商品或者服务的广告、公益广告,宣传烟草制品名称、商标、包装、装潢以及类似内容。但长期以来,烟包上的图案是否算作“广告”有较大争议,控烟界认为,相关图形有宣传吸烟的效果,应算作广告予以限制,烟草界不予认同。控烟界一直呼吁,烟包印刷的图案应该由名山大川,改为警示图形和标语,如病变的肺部、肝脏图片,以起到警示吸烟的效果。但烟草专卖机构多次拒绝这一建议。2016年该部门表示,在烟盒上印警示图标不符合中国文化传统,且目前没有增加图标的打算;2021年该部门再在官网刊文称,目前我国境内卷烟包装能够达到告知消费者烟草危害健康的警示效果。
而劝阻公共场所二手烟,亦需要控烟立法“撑腰”。一位疾控系统的专家谈到,虽然当下推进各种形式控烟立法的地区较多,但立法质量并不高,可执行且完备的地方立法并不多。例如,一些地区罗列了部分场所禁烟,还允许设置室内吸烟区,未能实现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增大执行难度,还有一些地方立法则没有明确执法主体。
“从2020年之后,没有出台一部全面的控烟法规,所以我们也很着急。”他说。
采写:南都记者宋承翰 发自北京
编辑:梁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