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城的紫、杨和的绿、明城的红、更合的蓝。
四大镇街、自东向西。串联起“百千万工程”建设蓝图下的“高颜值”与新活力,更起手落子区域“生产、生活、生态”互融互促的全局“一盘棋”。
“百千万工程”何以看高明?
首先是破题“短板”的紧迫性。
高明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变、因改革而兴。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四有四无”“九个不”问题突出。区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提出,要盯着问题去,迎着困难改,在破旧立新中积蓄动能、起势腾飞。改革的抓手之一,落在工业园区环境品质综合整治提升。
其次是抢抓机遇的使命感。
在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即将动工建设、“百千万工程”全面实施、佛山“西进计划”深入实施等三大机遇的加持下,高明迎来发展的黄金期。深化改革抢抓“三大机遇”,建设富裕高明、绿美高明、幸福高明“三个高明”。实现绿水青山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双向奔赴”,是历史机遇,也是改革担当。
绿水逶迤,青山相向。
举一纲而万目张,落一子而满盘活。
货车满载而过,工程车忙来忙去,园区拔节生长……这场景放在过去或显喧闹,但在今天的经济环境下,这些“大家伙”们热火朝天,串联起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温度与希望。一边是产业升级园区焕新,“海陆空铁”路网建设提速;另一边是水清岸绿、河畅景美……在佛山高明深入推动“百千万工程”建设的“施工图”上,产业高质量发展与绿水青山的“双向奔赴”正在照进现实。
当前,高明以工业园区环境品质综合整治提升攻坚行动为抓手,深入推动“百千万工程”建设,着力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互融互促的现代化公园式绿美园区,推动“两湾一区”成型起势。一组数据显示,9大工业园区环境品质显著提升,已经吸引91个总投资381亿元招商项目落户。
静水流深,改革在路上。
改 革
“大家以后会常来高明搭飞机。”一位高明区基层干部向调研组专家团作区域介绍时说。
的确,近年高明突然“热”了。
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的新消息不断刷屏、“海陆空铁”路网建设提速、“三大机遇”利好落地,都让这座位于佛山西部的生态大区,登上湾区各类城市规划与枢纽交通话题的“C位”。
在新机场建设的官宣消息进入倒计时之际,南方都市报高质量发展深调研课题组深入高明,实地感受这座未来湾区“枢纽”大区的蓄势待发与历史之变。
面对区域发展的历史机遇,高明选择了补短板、“练内功”。
上世纪90年代,高明区就已经开始实施园区经济。先发是优势,但也存在掣肘。由于缺乏统筹规划,配套服务欠账较多,形成产业承载能力不强、产业平台能级不高等诟病。区委全会提出,高明改革已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四有四无”“九个不”问题突出。四有四无,是指有特点、无特色;有企业、无产业;有城镇、无城市;有品质、无品牌。九个不则是指工业质量不高、农业发展水平不够、园区配套不足、科创基础不实、区域发展不均、集体经济不强、内外交通不畅、城乡品质不佳、公共服务不优。
唯有直面问题,才能真正破题。
2024年,高明区委、区政府制定了《佛山市高明区工业园区环境品质综合整治提升攻坚行动方案》。随后,《佛山市高明区工业园区环境品质综合整治提升攻坚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落地。
方案提出,坚持系统理念、全局谋划、整体推进,对全区13个存量产业集聚区整合规划为9个产业园区,并进行全面整治,统筹提升园区的基础设施、公共配套、绿化美化等水平,打造具有山、水、林、湖、岛优良生态要素的工业园区,全面改善园区形象,提升园区承载力、集聚力、吸引力。
高明荷城。
在前往皂幕山的路上,有一条“十里百企智造走廊”。高明大道、杨西大道,一纵一横,两条区域主干道周边,布局了三大产业园区。
在高明杨和镇,调研组看到了三大样本:工业园区整治提升、绿美广东生态环境建设,以及河清护岸工程。
在杨和镇装备制造产业园(西区)环境品质整治提升重点项目中,沙水河畔的小公园从昔日杂草丛生,摇身一变成可观水、听水与休闲散步的城市绿洲。
“这座迎春桥公园政企联动改造投资超50万元,希望为园区企业和周边居民提供一个休息放松的好去处。”杨和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高明“两湾一区”之一的专精特新湾,就在这里。万和、希音、宜家和平谦国际等产业龙头和领军企业,在此落地生根。
还有荷城,作为高明镇街的“老大哥”,荷城在全区“百千万工程”中挑起改革示范的担子。智能装备产业园是全区工业园区整治提升行动九大园区之一。在智能装备产业园,原先杂草丛生、青苔黄叶遍布的唐美园区,一个生态公园已经成型,商业配套设施也在逐步完善之中;曾经泥泞不堪的蓬山路,现已铺设了崭新的沥青路面;新落成的蓬山路步道,一侧装饰以传统文化彩绘,地面整洁如新,仅需三分钟便可以通达风景如画的富湾湖。
不止荷城与杨和,这项工程正全区齐发。
探 路
明城盈富园区企业的门口,种起了树木和绿植。
叠加起园区的多处小景,并不宽的道路两旁绿意盎然,十分精致。
生产、生活与生态的融合,正在高明九大园区打破围墙、你中有我、互相赋能。
“三生融合就是希望在园区工作的人们,下班后就可以更方便地到达周边的生态公园、江岸和山林。”高明区荷城街道党工委书记黎卓升说。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把原来闲置的一些资产进行盘活,让村集体收益乃至全镇的收入得到提升。”杨和镇党委书记罗伟源直言,希望让年轻人愿意来高明杨和休闲和消费,让企业招回来的员工在这里的生活场景和生活需求尽可能向一线城市看齐。
高明杨和。
方案目标是,用一年时间,通过实施工业园区环境品质综合整治提升行动,力争将各工业园区建成现代化绿美园区:在形态上,生产、生活、休闲功能区域分布科学,整体洁净优雅,建筑物别具特色;在业态上,商服、科创等机构不断丰富提质,构建新产业生态,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工业经济向效率型转变,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在生态上,顺应自然绿化景观,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空间,健全绿色低碳系统,打造出良好的碳汇和资源可循环环境,形成产业发展新格局,助力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在安全上,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实现安全生产规范管理,不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创设良好的生产工作环境。
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以人为本、“三生”融合。
在明城盈富园区的党群服务中心,挂着一张“党建+全科网格”示意图。
整个明城镇科学划分全镇80个大网格、156个小网格,下派102名干部充实网格力量,发挥1002个网格员以及全镇65名外卖小哥、快递小哥的“探头”作用,提升网格识别问题的敏锐性和解决问题的高效性,化解率达99.98%。
区委报告提出,在存量平台方面,要以5大理念整治提升9大工业园区,推动园区整治从“点上发力”转向“全面铺开”、从注重“面子”转向聚焦“里子”,着力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互融互促的现代化公园式绿美园区。
明城镇在工业园区内建立平安服务站,深化平安园区建设和社会治理。
这背后,是高明区以工业园区整治,撬动平安建设,也是社会治理全局的“一盘棋”。
据了解,目前高明公安陆续在九大工业园区建成警民平安服务站,实现工业园区公安政务服务全覆盖,打造企业“门口”的服务站,持续深化平安园区建设和社会治理,为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工业园区环境贡献公安力量。
数据显示,警民平安服务站设立,公安业务就近办,矛盾纠纷就近调,辐射周边1800余家企业,服务约十万名企业员工。另一组数据显示,上半年,高明公安以“深耕善治”为牵引,全面推动工作重心向源头治理防范转变,扎实筑牢基层社会治理平安根基,辖区安全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全区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39.4%,电诈警情同比下降36.08%,盗窃类警情下降38.8%,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合 力
“区域竞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因地制宜,比学赶超是高明推进工业园区整治提升的亮点与特点。
改造过程中,明城镇率先提出的“绿美、平安、智慧、共享、高效”五大理念,先行先试的经验,被写入区委全会报告。
“来了就是小洞人。”更合镇首创的园村共建模式,符合发展实际又温情满满,得到兄弟镇街的肯定和学习。还有杨和镇以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双向奔赴”、相互赋能,以及高明镇街“老大哥”荷城在三生三产融合方面的先行先试。
“高明区工业园区整治提升,没有成熟的先例可以复制,需要改革创新与先行先试。在这个过程中,区委、区政府一把手鼓励各镇街因地制宜、先行先试,让适宜的镇街先改起来,从而形成有效经验,兄弟镇街再借鉴学习、你追我赶。比学赶超。”一位深入工业园区整治提升一线工作的基层干部感言,“振奋鼓舞,行之有效。”
广州市社科院城市文化研究所所长柳立子表示,高明政府从区域层面鼓励各个镇街创新并进行总结提炼,可行方案在全区推广并形成新标准,例如,荷城积极开展道路提升工程,同时大力推进片区连片改造,从点到面优化区域布局。杨和专注于绿化建设,精心打造了多个小公园,为人们提供休闲好去处。明城巧妙地把党建元素融入园区建设,发挥引领作用。更合实行园村共治模式,整合园区与村庄资源,实现协同发展。“高明的整个人气、人心都被调动起来了,实施方案效果显著,让众人看到发展的希望,整体呈现出积极向上、热气腾腾的景象”!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
这在高明工业园区整治提升的过程中得到实践印证。
比如,“园长”的力量。
在位于高明杨和的装备制造产业园里,住友富士电梯的园区门口,一座代表“佛山功夫”的铜像头顶,足足挂了13个牌子。
这家企业,是周边园区的“园长”。其中一块牌子就是园区的平安服务站。
“2010年,我们是园区第一家进驻的企业,外面杂草丛生,客户都不敢进来。广东推进‘百千万工程’后,区域环境全面和改善,周边就是口袋公园,推窗就是青山河流与绿树,非常漂亮。”住富电梯财务总监邓玉萍告诉记者,过去她是每天驱车回家的“广佛人”,如今是多半时间留在这里,与公司很多高管一样,成为与区域共成长的“新高明人”。
共同成长的还有每一位员工,在公司大约每半个月一次的“绿化日”,园区附近的绿地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绿意盎然。
再比如,“新高明人”与本地“土著”的凝聚力。在更合镇小洞村的夜晚热闹非凡,小镇集市上美食、打卡、练摊好不热闹,新、老“高明人”在这里不分彼此、宛如一家,不远处的产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热气腾腾。
更合镇小洞村党群服务中心。
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社会协同联动效应,是“百千万工程”的要义,也是高明各大园区在硬件得到整治提升过程中,不断凝聚的软实力。
据不完全统计,全区超过380家企业出资出力参与园区环境整治,投入资金超4300万元、投入人力超8000人次。
“高明正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说。
可期的是,这条“百千万工程”的高明路径,参与其中的社会力量正越来越多、聚沙成塔。
监制:刘岸然 谢江涛
策划:李平 何惠文
统筹:路漫漫 黄亚岚
采写:南都记者 路漫漫 陈斌颖 王倩 见习记者 唐宇松 实习生 谢正娟
摄影/视频:南都记者 陈斌颖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深调研丨“百千万工程”看高明工业园区整治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