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不乏一些特色驿站,服务便民“零”距离,它们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值得推广?
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与户外劳动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如何才能让更多驿站实现“建好、管好、更用好”的目标?
南都广泛听取了市民与户外劳动者的心声,同时邀请专家学者参与讨论,共同探索将工会驿站升级为更加人性化、便捷化、多元化的服务平台的新路径,旨在更好地满足户外劳动者的实际需求,传递社会的关爱与暖意。
经验
配备微波炉 可充电、上网
麦岸路惠民驿站
“我喜欢来这里,停车、充电都很方便!”环卫工人老陈对麦岸路的“惠民驿站”称赞道。这个服务功能齐全的户外劳动者服务站是由惠州市总工会、惠城区总工会和桥西街道办事处联合打造的。该驿站依托桥西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和桥西街道时代文明实践站而建,不仅门口设有停车场和摩托车充电桩,还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允许已登记的服务对象24小时随时进入。
驿站虽然只有四五十平方米,但服务项目多达10余个,包括饭菜加热、热水供应、充电、WiFi、如厕以及药品箱等。药品箱内备有藿香正气水、葡萄糖饮品、夏桑菊、百草油、万花油等多种实用药品,以及棉签、碘伏消毒液、京万红软膏、碘伏棉球、纱布绷带和止血贴等医疗用品,满足了户外劳动者的基本需求。
在服务细节上,这座驿站也做得非常到位。例如,微波炉旁贴有温馨提示,告知服务对象哪些食品适合微波炉加热,哪些食品不适合,以及孕妇、小孩在使用微波炉时应当注意的事项。
24小时“不打烊”,还普及金融知识
农业银行惠州分行仲恺惠环支行惠民驿站
“叔叔阿姨,进来喝杯水歇会儿吧!”惠州农行工作人员亲切地邀请路过的环卫工人们进入驿站休憩避暑。这是农业银行惠州分行在仲恺惠环支行精心打造的24小时工会驿站,成为户外劳动者们避暑休憩、补充能量的温馨港湾。
这座驿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休憩之地,更是一个融合了便民服务与人文关怀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硬件方面,驿站配置了定制化便民柜,便民物品一应俱全。软件方面,驿站精心设计了文化墙,展示驿站工作制度、活动风采及爱心留言板,定期举办志愿公益慰问活动,为户外劳动者发放关爱慰问品。
更值得一提的是,工会驿站还成为金融知识普及和反诈宣传的重要阵地。农业银行惠州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部分户外劳动者对金融科技产品不够熟悉的情况,农行工作人员会耐心细致地为他们讲解并演示,让金融服务变得触手可及。同时,驿站内会定期举办反诈知识小沙龙,通过发放宣传折页和生动讲解,提高户外劳动者的防骗意识和金融素养,确保他们的财产安全。
“真是太贴心了!不仅能在这里休息,还能学到这么多有用的知识。”多个环卫工人对农行的暖心服务赞不绝口。
24小时服务 红外线感应开门
江北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旁的惠民驿站
一走进位于江北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旁的惠民驿站,智能语音便会温馨提醒:“欢迎使用驿站服务,请注意爱护公物。”驿站内,智能化照明设施根据自然光照和人员进出情况自动调节灯光,既节能又舒适。这座由惠城区江北街道总工会于2021年建设的惠民驿站,焕然一新,充满了“智慧”的气息。
驿站内配备了休息桌椅、饮水机、微波炉、卫生间、空调、冰箱、电脑、手机充电等多种设备,为户外劳动者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服务。截至2024年10月,驿站已累计服务超过20300人次,并成功举办了35场便民服务活动。为了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从10月起,驿站完成了智能化升级改造工作,实现了24小时智能服务,让夜间户外劳动者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据江北街道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驿站采用红外线感应开门模式,方便户外工作者和有需求的群众在每日早上8:00至晚上10:00自由使用。玻璃门开启后,室内摄像头会根据人员着装、体态进行大致分类统计,如警察、环卫工、外卖小哥等。晚上10:00至次日早上8:00,驿站采取首次扫描注册、摄像头自动识别身份的方式开门进入使用模式。
这座智能化服务站点,不仅是惠城区首个24小时智能化驿站,也是惠州市首批24小时智能化驿站之一。
链接企业,免费发放清凉饮品
龙丰街道打造的3个惠民驿站
走进龙丰街道打造的3个惠民驿站,一股温馨的气息扑面而来。户外劳动者们不仅可以在此小憩、饮水、用餐,还能免费享用咖啡、拿取清凉饮品。这一切得益于龙丰街道总工会的策划与爱心企业的捐赠。龙丰街道总工会副主席林旺英介绍,总工会链接辖区内的爱心企业,为驿站捐赠了100箱饮品,让户外劳动者在辛勤付出后,能够免费品尝到这份来自社会的关爱。
让“惠民驿站”真正“活起来”的,是值守在这里的一群志愿者。他们不定期地组织茶话会、夏日“送清凉”、慰问、免费理发、健康检测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驿站成为社区文化与情感的交汇点。林旺英表示,工会将继续深化“党建+惠民驿站”模式,让驿站成为党群之间的连心桥。
建议
构建完善的投诉与反馈机制
南都通过线上渠道,开展了关于《惠州工会驿站建设情况》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尽管惠州市内已经设立了多处工会驿站,但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对驿站存在并不了解。
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工会驿站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公众的认可和使用,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问题包括设施不完善、开放时间不合理、位置不便和管理维护不到位等。公众对工会驿站的期望主要集中在增加开放时间、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和改善设施条件等方面。
广东九韬律师事务所胡海良律师认为,“惠民驿站”为普通劳动者提供了宝贵的休息场所,但当前“重建设、轻运营”的问题需引起关注。为解决这一问题,需采取综合措施:建立健全驿站运营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加强日常巡查与维护,确保驿站设施完善、环境整洁;同时,构建完善的投诉与反馈机制,通过热线、邮箱、现场意见箱等多种渠道,方便户外劳动者及时反映问题和提出建议,切实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
此外,应利用智能化手段提升管理效率,如引入智能监控、自助服务终端等,以降低人力成本,提升服务质量。同时,还需加强对驿站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确保驿站能长期稳定、高效地服务于广大劳动者。
加强特色化与品牌化建设
一些工会驿站配备了洗衣房或按摩椅。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科技部部长、教授梁乃锋表示:“惠民驿站”体现一个城市发展理念的“高度”,对劳动者关爱的“温度”,也彰显了城市文明的“宽度”。
建好“惠民驿站”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它不仅是户外劳动者的一个“歇脚地”,更是城市文化的“一块招牌”。“惠民驿站”建设不仅要做好硬件配置,还需进一步深挖其存在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品牌价值。
当前,惠州市大部分驿站在品牌化+特色化建设方面仍显不足,驿站服务功能的全面发挥和公众认知度并不高。作为城市建设的要素,驿站应加强文化价值提炼,强化自身品牌的塑造,策划主题活动,提升影响力。同时,可以借助互联网、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平台,加强宣传推介,讲好驿站与城市发展故事,提升社会公众的了解和认知。
特色化活动对于提升驿站品牌至关重要。驿站可结合户外劳动者需求,开展“驿站+”行动,与社区、企业合作,共同举办健康讲座、技能培训、文化交流等活动,既满足基本需求,又丰富精神生活,提升驿站影响与辐射。
监制:刘岸然 谢江涛
策划:刘辉龙 陈实 杨振华
统筹:黎秀敏
编辑统筹/整合:易福红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黎秀敏 郭秋成 王诗媛 吴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