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陈秋圆 发自北京 11月15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负责人付凌晖介绍2024年10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负责人付凌晖。
在投资方面,1-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23222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12775亿元,下降0.3%。从环比看,10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16%。
值得注意的是,基建投资累计增速10月份首次出现回升,回升态势后续是否能得到持续?“两新”“两重”政策整体对投资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如何看待10月份的投资状况?
针对记者提问,付凌晖回应,从前10个月情况来看,尽管房地产投资在下降,但是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的带动、创新驱动发展以及产业升级发展这些因素作用下,我国投资规模在持续扩大,制造业投资、大项目投资增长较快,而且创新投入持续加大,支撑投资的稳定增长,为我国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付凌晖介绍,具体来说,前10个月投资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投资增势整体平稳。前10个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3.4%,连续三个月稳定在3.4%的水平,趋稳态势明显。“我们看到今年以来投资从年初到目前整体是呈现回落,但是最近三个月保持了基本稳定。”他指出,大项目投资支撑作用比较明显,前10个月,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7.1%,拉动全部投资增长3.8个百分点,促进了投资稳定增长。
二是政策效应的带动增强。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效果继续显现,前10个月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6.1%,明显快于全部投资的增长,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14.8%,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60%。在“两重”建设的持续推进下,带动基础设施投资回升。1-10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3%,比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为今年3月份以来的首次回升。“从目前情况看,随着各项政策的出台,以及近期地方政府化债工作的推进,地方政府在加强基础设施的能力方面会继续得到提升。”付凌晖认为,从这个角度来看,基础设施投资稳定增长的条件和基础是有的。
此前11月8日,地方化债“三箭齐发”。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宣布,安排6万亿元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从2024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6+4+2”的三项政策协同发力后,2028年之前,地方需要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14.3万亿元大幅下降至2.3万亿元,化债压力大大减轻。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南都记者表示,这将有效减轻地方政府偿债压力,释放稳增长动能,包括有效对冲今年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下滑带来的偿债风险,轻装上阵,接下来每年地方政府可“腾出”化债资金用于稳增长和巩固“三保”等。
此外,付凌晖介绍,前10个月,投资的第三个特点是制造业投资增长较快。产业升级发展带动下,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制造业投资增势较好,支撑了制造业投资增长。前10个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3%,比1-9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制造业分别增长9.1%、15%。
四是高技术产业投资活力较强。各地积极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积极抢占产业发展高地,带动技术产业投资增长。前10个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9.3%,明显快于全部投资增长。其中,航空航天及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34.5%,专业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32%、研发设计服务业投资增长11%。
“总的来看,近期我国投资增长总体稳定,投资结构继续优化。下阶段,随着存量政策和一揽子增量政策组合效应显现,投资资金保障和项目支撑将会逐步改善,投资有望持续增长。”付凌晖说。
编辑:梁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