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天课外实践|这些龙岗娃开启生态科技与侗族文化奇幻之旅

南方都市报APP • 教育大件事
原创2024-11-16 19:14

近日,深圳中学龙岗学校(集团)依山郡小学以“未来生态科技行”为主题开启了首次“行走的课堂”及“悦读畅学”阅读课。学校四年级七个班的同学分别参加能源生态园的“生态能源启智之旅”实践课程、儿童公园的“自然生态探索之旅”实践课程以及题为《“阅”见侗族:聆听古老民族的心灵之音》的“悦读畅学”阅读专题讲座。

开启未来生态科技的 “行走课堂” 之旅

踏入科普馆,同学们首先被一片独特的红树林生态景观所吸引。讲解员老师详细介绍了红树林的特性与重要生态意义。那些奇特的红树植物,扎根于滩涂,用特殊的根系适应着海水的涨落,为众多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之所,是海岸线的坚强守护者。

馆内还展示有热带雨林、奇妙洞穴、沙漠异境等生态系统,同学们认真聆听,眼中满是对大自然神奇创造力的惊叹,还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思考,对生态保护也有了更深的感悟。

户外山林的寻趣探索

课程巧妙地将 “捡秋” 与四年级科学探究融合,通过红树林之秋与山林之秋实景课,让孩子们走出教室。不仅能感受自然探索之美,还能参与制作叶子日历、叶子画,在实践中发现自然之趣。

自然馆中的奇趣探索

同学们在自然教育中心,见到了荷兰豚鼠、安德鲁雪貂、鬃狮蜥、玉米蛇等独特的动物。

鬃狮蜥那威风凛凛的模样,以及玉米蛇光滑的鳞片,引发了同学们强烈的好奇心。同学们小心翼翼地触摸,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了解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感受着动物世界的多样性与奇妙。

生态园中的能源探索

“哇,好酷呀!”一进入生态园,孩子们就被独特的建筑造型所吸引。该园以“去工业化”为主旨,融入龙岗区当地客家围屋建筑理念,将传统垃圾发电厂的矩形工业造型打破,融合进简洁的圆形结构中,既彰显环保理念,又与自然生态相融合,象征着生命的循环与能量的再生。

图片

在展厅中,孩子们通过大屏幕的园区设备讲解,了解到垃圾从分类投放,到运输、焚烧、处理,最后转化为电能等资源的全过程,深刻体会到 “垃圾只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这次“行走的课堂”,不仅拓宽了同学们的知识面,更点燃了他们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大家纷纷表示,今后要更加努力地学习,去发现更多自然与科学的奥秘,为保护我们美丽的地球贡献自己的力量。

悦读畅学,“阅”见侗族

深中龙岗依小“半天阅读之悦读畅学”阅读讲座在学校的阶梯教室开展,由儿童阅读推广人何小娟老师主讲,李芮老师主持,四年级两个班的同学参加活动。

何老师以侗族神话《长发妹》为线索,讲述长发妹勇敢对抗山神、凿开泉眼的故事,带领着同学们领略侗族文化画卷,通过介绍精美的服饰、绚丽的侗锦、别具一格的吊脚楼,还有侗族三宝——大歌、鼓楼、风雨桥,引导学生认识侗族文化瑰宝。在讨论环节,同学们积极思考山神等相关问题。

这场阅读专题讲座短暂却深刻,让孩子们领略了侗族文化的神秘魅力。深中龙岗依小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校的“未来生态科技行”与“悦读畅学”课程,是一场知识与趣味交织、探索与感悟并行的盛宴。无论是 “行走的课堂” 里生态科技的奇妙奥秘,还是 “悦读畅学” 中侗族文化的神秘魅力,都如同一颗颗璀璨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间。它们将生根发芽,化作孩子们对世界的好奇、对知识的渴望,引领他们在探索自然与文化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去发现更多未知的美好,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图片

 采写:南都记者 王童 通讯员 林建州 廖丽珠 刘清华 李芮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