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首个街道艺养中心在越秀区开放,提供全年龄段文化服务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广州
原创2024-11-21 20:31

11月21日,广州市首个街道艺养中心在越秀区六榕街正式对外开放,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机融合长者学堂、青年夜校、社区少年宫模式,常态化开设75门文化艺术课程,丰富公众精神文化生活。

未来,该艺养中心将着力于有效提升社区居民的文化幸福指数,探索形成“白天长者学堂,晚上青年夜校,周末小区少年宫”的运营模式,打造成为“立足社区,辐射周边,全时段服务全龄段人民群众的文化活动的枢纽阵地”。

免费公益性课程占比约2/3

常态化开设75门文艺课程,艺养服务全龄享

原来的文化站活动,大多为居民自行组织,人员零散、时间不固定、内容相对单一。现在由第三方介入统筹运营后,居民们有了更丰富的选择。

广州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依托广州文化集团旗下“广芭、广歌、广话、广杂”四大国家级院团以及广州老年开放大学专业力量,以“艺术顾问+授课师资”的模式组建了300余人的文化教育培训师资团队,预计常态化开设75门符合各年龄段群众需求的文化艺术课程,预计年服务可达近4000人次。

艺养中心每周固定对外开放56小时,提供50个公益学位,同时面向特殊人群开设免费体验课程,让特殊群体也能接触艺术、感受艺术。

800x600_673ef3c9bad55.jpg

800x600_673ef3cf5b350.jpg

六榕街道艺养中心课程表,其中免费公益性课程占比约2/3。

在这里,工作日白天是长者的时间,合唱、手工、绘画、手机摄影、声乐、差异、健身操等种类多样的课程可供挑选。搏击操、手机视频制作、口才演讲、流行音乐……工作日夜晚是青年夜校时间,课程也更合青年的“口味”,抢到课程全靠“手速”。周末的课程则是为青少年量身定制,包括少儿语言艺术、乐高、主持等,让青少年在此过一个愉快有意义的周末。

广州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槐涛介绍,现有课表从今年11月到明年的2月试运行,其中免费公益性课程占比约2/3。“未来我们也会在社区里开展一些问卷调查,根据周边市民群众的反馈动态调整课程表。在没有安排固定课程的时间段,中心的所有场地可免费预约使用。”

面对焕然一新的环境布置和种类多样的课程安排,住在附近的黄阿姨表示,“里面装修得咁靓,环境又舒服,活动又咁丰富,以后要同哋姐妹多哋过来。”

探索公共文化社会化运营

增加闲置空间利用率,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今年7月,《广州市关于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营的实施办法》出台,越秀区着手打造首个由社会力量整体运营的街道文化站,不仅将六榕街文化站硬件设施改造升级, 还探索政府主导、社会运作、居民参与的三方共赢模式,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社会力量的加入拓宽了资金来源,使得文化站运营不再仅仅依赖于政府的单一投入,筹集了更多资金用于设施更新维护、活动组织开展等,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由政府组织型向指导监督型转变。

“社会化运营之后,场地的使用率更高了,可供老百姓选择的文化课程也增多了。” 六榕街文化站负责人郑紫莹透露,之前都是依托社工服务站,开设一些兴趣活动,没有像现在这么系统地开展培训。“之前每周开展一次培训,现在每天都有一些活动。”

800x534_673ef406bc699.jpg

艺养中心五楼的图书馆收藏大量图书。

800x534_673ef40664f9c.jpg

中心二楼为课室,青年夜校、老年艺养的课程都在此开展。

升级改造后的六榕街文化站每一层楼都承载着不同功能。

一楼为理疗休闲、多功能活动区,理疗休闲区提供专业的理疗服务和舒适的休息环境,多功能活动区则可根据需要进行场地布置,举办各种讲座、培训、展览等活动。

二楼为课室,青年夜校、老年艺养的课程都在此开展。

三楼则是公共开放空间、文创中心,大型LED屏幕,可用于播放文化宣传片、艺术作品展示等。

四楼为非遗文化学习空间,为居民提供一个沉浸式的培训环境,同时可进行丰富多样的非遗项目展示,如传统手工艺制品、民间艺术表演等。

五楼的图书馆收藏大量图书,涵盖文学、科技、历史、艺术等多个领域,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

六楼为表演中心、排练场,配备音响、灯光设备和舞台区域,满足社区各类文艺团体的排练和表演需求,专门设置休息区,安排指导团队助阵,为表演者提供良好的创作支持。六楼屋顶还安装光伏设施,是低碳六榕建设的生动注解和现实诠释之一。

采写:南都记者 王美苏 通讯员 越宣

图片来自通讯员李文博、欧广傑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