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
深圳人似乎对三件事
“很上瘾”?!
01 搞钱成瘾
坦然谈钱、大方搞钱
几乎成了全民共识
02 运动上瘾
加班到深夜的打工人
下了班却不回家
还要冲去健身房接着“卷”
03 读书瘾
连续32年
保持人均购书量全国第一的纪录
地铁、公园、楼梯、台阶
随处都能见到在读书的深圳人
市民阅读日均时长
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多
这也太太太酷了吧!
无处不在
打造“图书馆之城”,深圳是认真的
何处不阅读?
对于深圳人来说
读书这件事
不分地点、年龄和时间
在这座城市
随时随地都会“长”满读书人
↓↓↓
早上8:00
宝安图书馆尚未开门
但门外的队伍早已排了数百米远
图源:滨海宝安
深圳人春节的习俗是什么?
就是在图书馆门口排队!
阅读已成为深圳人春节的保留节目
春节期间,深圳图书馆门口排队的市民。
哪怕坐地铁
依旧有人“腹有诗书站得稳”
被称为“读书线”的深圳地铁9号线
总能看到利用通勤时间阅读的上班族
图源:小红书
深圳中心书城的地面上
坐着这些看书的孩子
周围人来人往
也不影响他们“沉浸式阅读”
有时一坐就是一整天
在爸妈的呼唤中
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图源:深圳微时光
夜晚的南书房、悦读大厅
24小时灯火通明
照亮读书人的脸庞
图源:深圳发布、工人日报
作为一座“千馆之城”,深圳拥有各级各类公共图书馆(室)、自助图书馆1190个。其中,1125个服务网点(包含804家公共图书馆、321台自助图书馆)加入“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体系,149家基层图书馆实现垂直管理。近年来,市、区公共图书馆还持续打造300余家新型空间,吸引众多爱阅人闻香而来,解锁阅读新体验。
阅读需要新鲜感?
深圳图书馆北馆的“钢铁藏书阁”让书籍坐上“太空电梯”,等待读者来书海探底;福田区儿童图书馆香蜜分馆在荔枝林中筑起一座童话镇,带领孩子们开启梦幻阅读之旅;面朝梅沙湾的灯塔图书馆打造专属天文主题,让山海与星空的浪漫在这里不期而遇;置身大梅沙海边360°玻璃环绕的听海图书馆,还能读书见海两不误。
深圳还有700多家“宝藏”书店向书虫们敞开。穿越时空隧道直达“盗梦空间”的愈欣书店;为i人提供精神栖息地的旧天堂书店;把“天空之城”搬进现实的云上书屋……处处透露着实体书店不可替代的魅力,步步洒落着淘书的惊喜。
阅读需要打破时间、空间限制?
在这座城市的繁华之处,还有6座超大型书城为全城读书人筑梦;24小时书屋让阅读畅快无阻,自2006年起累计15万个小时不熄灯,和深圳人一起醒着做梦。
图源:深圳书城中心城
阅读需要更“智慧”?
在纸质阅读之外,数字更让阅读方式开出了花。深圳大力打造的“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平台构成了实体公共图书馆的网络体系,真正实现了“全城一座图书馆”。其通过统一服务规则和全市的文献资源,能够让读者做到拥有一张“图书馆之城”的读者证,享受全市上千个图书馆的所有的资源和服务,实现了一证通行、通借、通还。
深圳书友们也颇爱这种“掌上学习”方式,《2024年深圳“图书馆之城”阅读报告》显示,2023年,“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成员馆数字资源全文下载量高达1.12亿次,读者通过图书馆联机公共目录检索系统(OPAC)进行关键词搜索次数高达1924.67万次,同比增长108.22%。
蔚然成风
解码深圳人的“书式生活”
在深圳这座“爱阅之城”
各类欣欣向荣的“文化绿地”
让市民得以在“深圳速度”下
享受“慢阅读时光”
一组大数据
揭开深圳人阅读画像!
当“爱阅基因”注入灵魂
阅读就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37岁的深圳快递小哥袁石剑常利用午休、饭点等碎片化的时间去附近的书吧、图书馆看书学习,凭借自己的努力,他成功考上大学并转岗为分部派送负责人。读书带给他的不仅是职业的跃迁,更重要的是“有了知识,有了底气”。
2019年,蒋双超的作品获得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而对于曾是一名商务运营的他来说,泡书吧的习惯竟然在日积月累中蝶变为梦想的缘起,为他积攒了实现梦想的勇气,完成从职场精英向儿童文学作家的转变。
获雨果奖的深圳的招商银行职员海漄在接受采访时说道,“我在地铁上有时候也能看到读书的朋友,这真是一个很好的状态。”“每天晚上加班回家的路上,我也会去仰望一下星空。”
在有限的时间里,深圳人选择用阅读打开自己的新视界,使自己的人生也因此变得更加自由与宽广。
“怎样带着艺术的视角去发现旅途的美好?”“80后”史佩作为领读者在叙享读书会上与书友分享《旅行的艺术》,有着10多年企业项目管理工作经历的她,每月定期组织线下读书会与书友分享读书感悟。在她看来,快节奏的深圳人,也需要有慢生活,而阅读则是能静心的方式。
已连续6年坚持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金枝鑫就是其中一位,她也是“深圳最美阅读推广人”之一。提及阅读推广的初衷,身为龙华中学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的她表示,推广阅读是希望更多孩子因热爱书籍而拥抱更广阔的世界,抓住学习和进步机会。
作为一座年轻的移民城市,深圳在2012年就启动了“阅读推广人培训计划”项目,截至2023年,已构建超过500人的专业化阅读推广人队伍,另有累计超过3500人的阅读推广志愿者遍布在全市各项阅读推广活动中。
全民阅读
深圳一直在发力
●2003年,深圳在全国首个确立“文化立市”战略,启动“图书馆之城”建设;
●2012年,深圳成立了国内首家阅读联合组织——“深圳市阅读联合会”,培育了众多国内高水平民间阅读组织;
●2013年10月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深圳市“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
●2016年,深圳出台《深圳经济特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这是国内阅读推广领域第一部条例形式的城市法规,率先将市民阅读权利上升到法律层面,并将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确定为深圳未成年人读书日。
在阅读方面
深圳创造了一系列先行典范
拿下多个“第一”
● 国内第一个建造大面积书城的城市(1996年)
● 第一个建设“24小时书吧”的城市(2006年)
● 第一个发布“城市阅读指数”的城市(2014年)
● 第一个提出建设“一区一书城、一街道一书吧”的城市(2015年)
● 第一个开展儿童早期阅读项目“阅芽计划”的城市(2016年)
这座城市
对于全民阅读的重视和热爱
早已化为
一个个平实的日常和暖心的瞬间
让广大书友直呼“太香”!
一年一度读书之约
第25届深圳读书月漫卷全城
读书,已经成为深圳人的日常
阅读,也可以是深圳人的节日
每年11月
深圳“文化的闹钟”——深圳读书月
便会如约响起
时间回溯到1996年11月,彼时第七届全国书市在刚落成的深圳书城举行。书市紧张筹备期间,深圳书城一工作人员发文章倡议“今后每年的11月8日为深圳人的读书节”。直到1999年,这样的呼声越来越高,并有政协委员正式提出相关提案。于是,2000年11月1日,首届深圳读书月正式开幕,共计开展50项主题活动,多达170万人次参与。深圳读书月自创办以来,累计举办文化活动超1万项,吸引2.4亿人次参与,成为这座城市的高贵坚守。
图源:深圳发布
今年,已经是深圳举办的第二十五届读书月(2024年11月1日至11月30日)了。本届读书月围绕“共读改革新篇 同创时代华章”的年度主题,将339项、2500场活动“闪烁”在深圳的每个角落。
图源:深圳图书馆
在年度钜献板块中,诗文朗诵会以“逐梦山海”为主题,让市民欣赏古今中外的经典篇章;读书论坛“历史的天空下”,由梁晓声、李敬泽、乔叶围绕“全民阅读与大湾区文化发展”主题开展对话;“发展大局观”名家领读邀请高文院士等嘉宾,畅谈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新局面;开展深港、深澳、深喀共读也成为本届读书月一大特色亮点。此外,“深圳学人·南书房夜话”十周年系列活动、“年度十大好书”“年度十大童书”评选等经典品牌活动也在本月再度与市民相约。
2024年第六届深圳书展中,不少出版社更是放出全网最低折扣,有市民表示,“今年买书太方便了,满99元全市包邮到家,解放双手买买买。”深圳人,你这个读书月有没有疯狂“买买买”呢?
走向世界
搞文化,深圳已成“新顶流”!
“书籍如同种子
可以休眠数个世纪
然后在土地里开花结果。”
在全民阅读的城市氛围塑造下,搞文化,深圳早就“拿捏”!曾经,“文化沙漠”是人们对深圳最大的误解;而现在,“文化绿洲”才是真正的深圳。
文博会作为中国唯一一个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创办二十年来,累计交易展示海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展品超200万种,共达成超过2.8万亿元的成交额。
汇聚全国20多个城市近50组民谣歌手堪称“深圳版乐队的夏天”的《吾城吾歌》、足迹遍布全球41座城市(数据截至2024年10月12日)的“流量密码”舞剧《咏春》、在全球游戏平台Steam上连续霸榜首部国产3A游戏大作《黑神话:悟空》……一个个文化“出圈”案例带给我们的惊喜数不胜数,甚至推动深圳及中国文化走向全球,成功实现文化“反向输出”。
2023年,深圳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3369家、较上年增加226家,营收规模首破万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1007.95亿元,占广东省的49.0%、全国的8.5%。
当然,对于市民来说
深圳的“文化含量”还体现在
各项文化权利的实现
意味着文化对日常生活的浸润
从“深圳读书月”到“创意十二月”,从“市民文化大讲堂”到“美丽星期天”,从“文博会艺术节”到“一带一路音乐季”……一系列品牌文化活动,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产品。到博物馆看展览,到图书馆听讲座,到美术馆参加工作坊,到公园听周末音乐会……成了越来越多深圳人的生活方式。
深圳的文化轨迹再次证明
一座自信的城市
要彰显文化底蕴和精气神
离不开的便是阅读氛围
在这座城市
不仅仅是书
还有与书有关的一切
都在持续地打动着我们
也等待着我们去分享、开启
所以,深圳人
你这个月读书了吗?
监制:陈文定 刘岸然
统筹:谢江涛 任笑一
策划:陈璐璐 刘晨
产品:任贺 廖静文
设计:刘思 郑柏琪
部分内容来源:南方+、深圳发布、深圳读书月、深圳微时光、晶报、文旅深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