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的顶尖“赛马场”,如何激发湾区产业澎湃动能?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教育
原创2024-11-24 14:21

南都讯 记者程安 大湾区,大发展!11月23日—25日,以“智荟湾心,博创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第二届博创大赛”)决赛开赛。

220个高水平项目同台比拼,上演了一场湾区“最强大脑”的巅峰对决。这场大赛是省级层面在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博士博士后群体和平台载体举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激励最优、覆盖面最广的双创赛事,不仅是展示创新成果的舞台,更是一个激发新兴产业活力、挖掘高潜力赛道的硬科技“赛马场”

破解海洋经济“卡脖子”技术

一个区如何吸引47个博士团队项目落地?

挺进“深远海”, 打造“海上新广东”!海洋GDP连续29年居全国第一的广东,正站在从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转变的关键节点。 

但海洋经济的关键技术水下焊接依然还受水压、电源性能不稳定、定位不精准等难题困扰。在珠海香洲区,由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王振民以及田济语博士团队创立的振海智能科技,研发出水下成套焊接装备产品,正在有效解决高端焊接电源“卡脖子”的关键技术问题。

21日下午,南都记者走进振海智能科技水下焊接实验室,只见在一个巨型水缸中,操作员在一旁用电脑“指挥”,机械臂则在水中相应浮动进行精准焊接。

图片

振海智能科技水下焊接实验室,机器人在水下进行焊接作业。

“我们的机器人和机械臂组成的焊接平台能够防水防扰动,水下阻力要比陆地上大很多,但焊接精度能达到±0.05毫米,和在陆地上焊接精度一致。”据公司总经理赵天光介绍,水下焊接可应用在船舶维修、海油管线修复、海洋风电维保等场景,应用前景广阔,当前项目已经处于产业化落地阶段,公司也成功与多家医疗企业和高校达成合作。

筹备多年的技术研发如何顺利实现成果落地?赵天光回忆,这正得益于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的“加速助推”。

两年前,在参加第一届博创大赛之初,珠海市香洲区科技创新促进中心有关负责人就开始与技术团队对接,“通过参赛,扩大了我们的影响力,也间接给我们带来了资金和其他资源。”赵天光表示,从参赛到落户珠海,当地政府部门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图片

今年赵天光团队的“快频焊接电源技术”参加了第二届博创大赛。

赵天光表示,项目对场地有着特殊要求,比如一楼要有至少3吨的承重、要架设航车与平台,层高至少要7米。“珠海人社部门带着我们前前后后跑了十几个场地,才最终找到了如意之处,面积达1000平方米,并且还三年免租。当前公司通过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还获得天使轮投资1000万元。

“因为第一次参赛我们收获了巨大的影响力,推动了技术产业化和国家项目资金申报进程。所以我们另一项技术‘快频焊接电源技术’今年也来参加第二届博创大赛,希望继续获得市场的认可,为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做贡献。”赵天光说道。

振海智能科技并不是个案。专注于微藻创新技术开发与生产的珠海元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同样在创新创业大赛中脱颖而出。“最早其实只是一个idea,这两年的发展算是飞速了。”该公司相继斩获2023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博士博士后创新创新大铜奖等奖项。 

图片

元育生物已在珠海完成了3000平方米中试基地的建设。

大赛不仅为他们带来了荣誉,更重要的是推动了项目的产业化进程。公司商务总监易帆回忆一路历程十分感慨:“我们跨越了最难的一个事情,组建团队、组建平台,这其中大赛与政府部门都给与了我们全力支持。”赛后公司与清华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进行合作,大大推动公司项目的产业化进程。目前,公司已在珠海完成了3000平方米中试基地的建设和500多平方米的微藻实验室的建设,预计2024年实现营收超1000万元。

选骏马、配资源!优秀项目的长远发展和真正落地离不开政府和市场的合力支持。“通过这场大赛,我们推动了47个博士团队项目落地珠海。”珠海市香洲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在珠海举办的第一届大赛吸引了海内外2100多个项目团队参赛,累计投资金额超6亿元。

对于意向落户项目,以“零跑动”帮助项目办理注册登记,协助寻找研发办公场地、对接应用场景等,在项目落地香洲后,人才、科技、金融等相关部门持续跟踪,形成工作合力,在创业资助、基金投资、金融支持等方面为项目落地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支持,一批项目取得突出进展。

瞄准生物医药高潜力赛道

引才孵化如何造就产业“新星”?

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是当前全球范围内创新活力最为蓬勃的新兴产业之一。在广东,万亿蓝图的布局已经写下。

今年10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动广东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广东在破短板之余,正深挖高潜力赛道,如基因技术、细胞治疗、AI+生物医药等,充分利用新技术推动产业创新。

这也正是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的突破方向。这所成立于2020年的年轻科研单位蓄势待发,在建站初期,如何快速吸纳精准医学领域技术人才,引导创新成果到广州落地转化?双创大赛,这场被誉为硬科技“赛马场”的盛会,为研究院带来了一场及时雨。

“通过张榜吸引一流的人才,极大程度缩短了我们技术成果产业化的时间。”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执行院长林鑫华表示,研究院在2021年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揭榜领题赛张榜5项技术需求,通过大赛对接,研究院类器官与再生医学研究中心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开展了合作。当时的揭榜领题赛金奖团队3名博士毕业后加入研究院线粒体遗传与健康研究团队。

图片

第一届博创大赛揭榜领题赛金奖团队3名博士毕业后加入研究院线粒体遗传与健康研究团队。

身穿白大褂正在专注工作的杨宇正是其中一员。“做感兴趣的、重要的项目是选择在哪儿发展的最主要考量因素。我研究的方向与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的张榜项目不谋而合。”据杨宇介绍,目前团队已经找到十几个对应的候选药物,通过在湾区两年的研究,团队已申请发明专利4项,PCT专利1项,开发了自主产权基于智能液滴的通用型单细胞多组学检测及分析平台,可实现全原料、全流程国产化。

图片

广州实验室的博士后孙骄杨参赛后成立公司,已建立完整生产线并进行产业化改造。

在广州国际生物岛,来自广州实验室的博士后孙骄杨也是双创大赛的受益者之一。三年前,她携“动物模型技术项目”在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斩获银奖,之后“顺理成章”地留在广州实验室从事博士后工作,并且已成为孵化企业明迅生物公司的技术总监。

“参赛过程中我们受到评委和投资人的肯定,增加了我们将技术产业化的信心,因此在2022年初就成立了明迅生物公司。”孙骄杨说,目前公司已建立完整生产线并进行产业化改造,为多个科研团队及创新药企提供了有价值的试验动物模型。公司已完成preA+融资,获得超千万投资,成为生物医药产业的新星。 

以挖掘创新资源、培育优质项目为宗旨的博创大赛积极融入国家战略,紧抓时代机遇,深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扶持科技企业成长、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已成为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的重要举措。 

锻造智力引擎

广东构筑引才聚才“强磁场”

博士后人才队伍,是青年创新人才的重要组成,也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更是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有生力量。

广东是全国首批实施博士后制度的省份之一,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半导体与集成电路……这些前沿领域,广东均有布局博士博士后平台。

每一处工作站,都成为博士博士后人才运用所学、施展才华平台,成为涵养人才成长的“蓄水池”。截至2024年10月,全省共设立1211家博士后科研平台,设站单位全面覆盖了科技领军企业、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重大科学基础设施。1-10月全省新招收博士后超5000人,在站博士后约1.5万人,累计招收博士后约5万人,在站规模和每年新增招收博士后人数稳居全国前列,为广东的科技创新发展注入“人才活水”。 

引育并举,铺设人才成长“高速路”。在广州,博士博士后工作被纳入“广聚英才”计划,从强化人才培养、创新引进机制、改革激励机制、鼓励创新创业、优化服务保障等方面充分释放政策红利,构筑博士博士后人才服务全链条。

2020年以来,广州市、区两级财政投入博士博士后资金达16.82亿元,其中市级财政投入资金12.96亿元,资助博士博士后8489人次,资助博士后科研项目2197个。

此外,广州首创人才绿卡制度,为非本地户籍人才提供购房购车等户籍居民待遇,进一步增强了人才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近三年,市属单位在站博士后年均增长超25%,博士后留穗工作比例近80%。2024年新进站博士后比2020年增长1.1倍,目前在站博士后2262人。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程安803W
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