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纪念图书馆:用好香山书房,以文化赋能“百千万工程”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中山
原创2024-11-25 19:33

“中山‘百千万工程’点赞榜”是南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中山)推出的重要智库研究产品,榜单由媒体独立发起,遴选“百千万工程”优秀案例。

图片

名称:打造让人心驰神往的公共文化新空间 

单位:中山纪念图书馆

近一年来,中山纪念图书馆把建好、管好、用好香山书房作为文化赋能“百千万工程”、助力乡村振兴、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参与,按照“政府主导、公益为主、多方参与、共建共享”思路,以小而美、新形态、多元化、内涵优的配套供给,创新政企共建、协会运营、公共资源有偿使用、全域志愿服务等多种运营管理模式,通过润物细无声打动人心,巧用文化柔性整合力,嫁接整座城市共同认可的文化价值观和文明城市观。2024年1至10月,全市香山书房人流量达297万人次,与去年同比增长29%,外借图书约57万册次,同比增长7%,有力推动形成以点带面、串联社群、全民阅读、创新创业、带动经济的生动局面。

图片

着力健全工作管理机制

构建体系化管理。出台香山书房系列制度文件,包括建设方案标准、建设管理导则、志愿服务、安全管理、运营细则、退出机制等,涵盖全生命周期与全链条闭环,切实做好香山书房规范化运营与可持续发展的顶层设计。建立“一书房一档案”,各书房运营主体、责任人、基本配置等情况一目了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在市委常委会、市政府专题会研究香山书房工作,带领部门总结规律推动高质量发展。市、镇、村三级定期交流运营管理,相互借鉴经验,统一思想认识。

图片

致力精细化管理。设置管理、采编、配送等“三中心”统筹整体运行,对香山书房运营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每月分析核心数据,点对点联系处置。业务团队坚持每周下乡实地走访各书房,现场察访日常开放、设备使用、图书整理、现场环境、群众反响等情况,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坚持“实事求是、控量提质”,对管理服务效能欠佳、群众反映热烈的空间,面对面与运营主体沟通改进,动态跟踪整改成效,对实效不理想的执行退出,替换阅读需求旺盛、管理服务得力的选点。

着力优化服务提升效益

增强社会吸引力。书房内自助借还、线上办证、志愿服务、活动参与、无线网络、地图导览等功能,均依托微信公众号实现,提高群众使用便利度。同时,从群众日常工作、生活、学习、阅读、社交、出行等不同习性出发并结合时政热点,策划“阅读+”“书房+”等创意推文,提升香山书房在市民日常生活的分量。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中国文化报,以及“书香中国万里行”,先后报道香山书房建设环境与内涵特色,紫马岭公园香山书房、三乡镇桥头稻田香山书房、非遗主题香山书房,分别获评2023年度全国最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创新案例TOP60、2024年广东最美公共文化新空间。广泛引导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青少年等群体建立志愿者库,参与香山书房运营管理。2024年1-10月,全市香山书房志愿服务累计开展超6000场次,参与服务志愿者近1.5万人次,累计服务时长近8万小时。一批又一批心怀阳光的青年人,为新型文化空间注入青春活力,同时,空间也用质朴深沉的文化氛围反哺青年,实现人与空间双向奔赴,涵养温润平和、温暖博爱、自信自强的城市氛围,驱动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双重提升。

图片

增强内生输出力。联动深圳、广州南沙等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资源,策划组织超百场“香山书房之约”“香山书房之学”“香山书房之夜”等特色优质公益文化活动输送到基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发挥香山书房在群众日常生活中的文化交流载体和传播作用,为每位群众提供展示自我、交流互动的平台,吸引越来越多人走进新空间体验温暖,将书房融入日常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开展图书文献资源需求网络调查,将年内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内新购图书的一半,用于流转更新到各香山书房。邀请本地及周边城市文学作家到香山书房采风,围绕当地历史人文、乡村振兴、改革开放等素材创作,直抵乡村文化价值中最核心的人和事并串珠成链,充分展现厚重乡情、文明乡风和家国情怀,并进行故事分享、新书发布、签售赠书,为“百千万工程”填充美丽文化底色。

整理:南都记者刘贤沛

3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刘贤沛5060W
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