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区水口街道下源村是“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全村4000多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近700人,其中80岁以上的有100多人。村里许多中青年常年在外打工,对失能、空巢老人来说,吃饭就是大问题。作为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下源村通过注册强村公司推进下源长者食堂、幼儿园科学楼等项目建设,不仅解决了长者“做饭难”“吃饭难”问题,还带动村集体创收突破60万元。
提升管理水平,让老年人吃得“省心”
为进一步提高养老服务管理水平,下源村“两委”积极发动乡贤参与,将村里250平方米的百年老宅改建为惠城区首个乡村食堂,并引入强村公司为长者食堂进行配餐。
下源村通过建设“智慧长者助餐服务信息服务平台”,推出助餐系统耆老APP,极大提升老年人就餐体验。平台开通后,需要在长者食堂就餐的老人,只需首次提交身份证件进行登记申请,并录入长者助餐服务信息服务平台系统,经水口街道相关部门审批同意后,列为享受长者食堂用餐定额补贴的对象,今后点餐只需向食堂前台报出身份信息、刷卡付费后,便可以选取自己喜欢的营养菜品。
优化配餐服务,让老年人吃得“舒心”
为优化长者食堂配餐服务,下源村长者食堂还联合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惠州分行,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招商银行的智慧食堂服务系统、定制胸卡及二维码完成助餐系统的身份识别,创新农村长者食堂的服务模式。
同时,下源村通过创新实施现场堂食者免排队、排队区设置等候椅、鼓励年轻长者加入志愿者等新方式,形成一套顺利的内部运行机制。
今年3月,食堂正式开门营业以来,每天都有百余位老人来吃午饭。其中60至74岁的老人每餐自费5元,75岁及以上的老人每餐自费2元,百岁老人和“五保户”免费,就能吃上两荤一素一饭一汤的营养午餐。
强化要素保障,让老年人吃得“开心”
下源村加强资源整合,优先安排村里物业内宽敞透亮的场地,配备空调电视等设施,打造舒适的就餐环境。拓宽资金筹集渠道,探索“政府补助一点、企业让利一点、慈善捐助一点、个人自费一点”的“四个一”公益运营模式,引入1家社会组织参与长者食堂建设,让就餐的老年人享受更多补贴优惠。下源村民委员会为确保高质量的餐饮服务,每年向长者食堂提供10万元的经费支持。
为尊老爱老敬老,彰显文明风尚,下源村在长者食堂定期举行长者集体生日会。目前,已举办两届,共约50位长者齐聚一堂,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一个特殊的生日。
在未来的发展规划里,下源村长者食堂将继续开拓市场化运营的多种方式,如私房菜业务、活动团餐预定、产业园区外卖配送等。按照公益性定位、专业化运营、体系化构建、市场化运作的思路积极推进长者助餐服务。
文/图:黎华容 彭丰鹏 温伟成 李晓慧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