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流动党员管理提升质效:摸排纳管底数清 学习技能有成效

南方都市报APP • 罗湖大件事
原创2024-11-27 19:18

“同志们,请大家在群里汇报一下本人在什么地方?”11月20日下午,在清水河辖区四川达州流动党员党支部办公室内,党支部书记魏中彪在微信群内发了一条这样的消息,几分钟后,群内相继回复:“在深圳”“在老家”“近日在外地,本月中旬回深”……群内都是党支部的流动党员,这样的消息,魏中彪隔几天便发一次,这是他掌握流动党员动向最直接、最便捷的方式。

600x450_6746ab2cc2d15.jpg

600x450_6746ab2cc7072.jpg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完善党员教育管理、作用发挥机制。流动党员是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罗湖区始终坚持党员流动到哪里,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服务就跟到哪里,让流动党员“离家不离党、离家不离学、离家不离心”,全面提升管理质效。

流而不脱管

“四管”机制推动流动党员“应管尽管”

流动党员管理,是一门学问。在微信群里问动向,是魏中彪的“土办法”之一。而最初流动党员要如何实现纳管?摸排,是流动党支部需要做的第一件事。

2007年,清水河辖区四川达州流动党员党支部正式成立。党支部成立后,只有寥寥几个党员,要如何把散落在罗湖区的达州党员老乡们聚集一起来,成为魏中彪上任的首要任务。“党支部成立之初,找党员很费劲,往往通过老乡一个个找、一个个去问。”魏中彪回忆道,“现在已经是信息化时代了,我们不仅可以通过实地走访发放倡议书、张贴流动党员海报等老办法找党员,还利用深圳智慧党建系统、社区微信交流群等新方式找党员。”

“我们要做的,是希望流动党员能主动亮身份,此外,我们会积极主动入户找党员。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实现‘党员找组织、组织找党员’的‘双找’模式。”魏中彪表示,党支部与社区党委建立了信息互通平台。一方面,线上利用社区电子宣传栏循环播放流动党员回家海报、各种社区微信交流群以及智慧党建系统申报平台等方式,让流动党员亮出来;另一方面,线下通过发放致流动党员的倡议书、张贴流动党员海报、电话联系,实地走访“地毯式”摸排等方式把流动党员管起来。

摸排后,需要做的是纳管。对此,党支部会建立流动党员“一人一档”电子信息库,结合前期摸底排查情况,同步对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联系渠道、从事行业等逐项进行登记建档,实现流动党员管理网络化,动态更新信息台账化,确保流动党员“底数清”“去向明”。

在清水河辖区四川达州流动党员党支部办公室,可以看到两块牌子,一块是清水河街道达州市通川区流动党员党支部,另一块是达州市驻深圳流动党员第四党支部。一个阵地两块牌子,这是该党支部实行的“双向共管”模式。魏中彪解释,双向共管,即街道党工委与流出地较为集中的党组织建立跨域共建共管机制,构建齐抓共管、同频共振工作格局。这种机制健全了党组织与党员、党组织与党组织的双向联系,使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无论走到哪里,都能与组织“牵线”。

截至目前,罗湖区东湖街道党工委、黄贝街道和清水河街道党工委分别与湖南攸县“两新”工委、四川达州市通州区委组织部,东门街道城东社区党委与新疆籍人员深圳市党总支签订结对共建共管协议。

达州流动党员党支部在摸排纳管上的创新管理,也是罗湖区在探索流动党员管理上的尝试之一。当前,罗湖区已构建“区—街道—社区—党支部”四级责任体系,让流动党员流而不脱管。针对流动党员查找难、管理难等问题,建立纳管、共管、评管、促管机制,推动流动党员“应纳尽纳”“应管尽管”。近三年来,罗湖区累计纳管流动党员684名、推动组织关系转入42名。

流而不误学

“暖流行动”2.0版本从党员辐射至群众

“宝宝们,我们可以看到这款校服的面料是纯棉的,孩子们穿着既舒服又有保障。”11月9日下午,在东湖街道大望社区“暖流助困”直播间内,主播“芳小月”正在镜头前直播,这是她在学习直播课程后的实践。“很感谢党支部提供的课程和平台,让我们这些全职宝妈也能有赚取收入的机会。”“芳小月”谈道。

“芳小月”是一名“的嫂”,她和先生都是来自湖南攸县,早年间一家人来到深圳定居。直播卖货,是“芳小月”在参加“暖流行动”课程后的学习成果,而“直播卖货”,也仅仅是暖流行动的其中一门课程。就在10月底,大望社区党委、大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成功举办了“暖流行动”第一期培训班,以“大梧桐文旅推介与导游技巧”为主题,通过专业培训了解社区“人文地产景”,提升居民对讲解类工作技巧的学习,进一步推动大望社区的文化旅游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动党员及新就业群体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新生力量。今年以来,在深圳市委组织部指导下,罗湖区扎实开展“深i暖流行动”,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AI夜校,通过搭建培训阵地、链接课程资源、提供就业指导,帮助流动党员、新就业群体实现技能提升、就业创业或职业转型梦想。

“当前,暖流行动已从1.0版本升级到2.0版本,学习群体从流动党员辐射到社区流动人口,获得了辖区居民的一致好评。”大望社区党委副书记、挂点湖南攸县流动党员党支部党建指导员姜亦雄表示,像“芳小月”这样的流动人口,很多都参与了“深i暖流行动”课程,这种方式是上级通过多轮调研、准确把握民生脉搏,用教授技能的形式让大家通过学习获得更好的生活,真正做到“民有所盼,政有所举”。

党员越是长期流动在外,越是要注重思想引领,攸县流动党员党支部在理论学习上的处理显得更加灵活。姜亦雄表示,大望的党员的士司机都有“跑生活”的需求,为确保大家“不流学”,社区打造了多个阵地课堂,如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置先锋书记办公室、流动党员活动室,在汽车充电桩旁建设“司机之家”,为党员们提供多点位的学习提升空间。

“为了解决的士司机的工学矛盾,我们还采取多种方式灵活开设学习课堂。”姜亦雄介绍,党支部除了在司机交班间隙开设夜间学习交流班,还会在线下组织流动党员专场学习培训,线上创新打造移动式“指尖课堂”,组织流动党员观看在线党课、阅读著作节选,还引入了“星级制”量化积分激励,引导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多途径实现创新理论“交流学”“途中学”,有效破解流动党员学习教育困境。

当前,罗湖区在流动党员学习管理上创新“三学”模式,针对流动党员学习难覆盖、活动难落实等工学矛盾,创新导学、帮学、融学模式,依托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确保流动党员“学习不断线”。今年以来,共组织流动党员轮训培训52期、覆盖770人次,开展学习活动135场、覆盖970人次。

采写:南都记者林敏儿 通讯员刘嘉敏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