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百千万工程’点赞榜”是南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中山)推出的重要智库研究产品,榜单由媒体独立发起,遴选“百千万工程”优秀案例。
名称:探索传统制造业城市实施“百千万工程”新路径
单位:中山市“工改”指挥部办公室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作为传统制造业城市的中山,举全市之力打响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三年攻坚战,将其作为实施“百千万工程”、助力高质量发展大棋局的关键一子,创新方法论、探索新模式、闯出新路径,累计拆除整理低效工业用地超4.4万亩,新建高标准厂房上千万平方米,新招引、服务企业近1750家,预计推动新增投资总额近1700亿元,落实工业投资超300亿元。中山市入选全国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城市,参与制定广东省《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工作指南》。省委书记黄坤明高度评价:中山“工改”是名副其实的发展工程、民生工程,为全省低效工业用地改造探了路破了题。
中山市高规格成立工改指挥部,由市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打造市镇两级“一把手”工程;抽调近500名优秀干部奔赴镇村,用心用情为群众讲政策、算大账、谈利好,争取群众和企业家理解支持。出台“工改”新政策86项,开展“工改”项目审批提速行动,搭建“1+N”财税金融政策体系,首创银行“工改”融资贡献评价奖励机制,解决历史违法用地上优质企业合法增资扩产难题。改造重点整治污染河涌流域临近的低效工业园超1.5万亩,完成生态修复近3500亩,推动“三生”融合发展。
通过“工改”,“百千万工程”更见业兴人和之美,高质量发展步伐更加铿锵有力。“工改”赢得企业家、群众广泛支持拥护,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日渐形成。拆除整理低效工业用地超4.4万亩,完成规划报建建筑面积超3537万平方米,施工报建建筑面积超2666万平方米,规划验收建筑面积超1006万平方米,“工改”项目容积率从改造前的0.65提高到3.0以上。改造后,村集体物业价值显化、资产壮大,集体收入大幅度增长,最高达30倍,助力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4.6万元,居全省第二。
通过“工改”,“百千万工程”更见未来蓝图之美,高质量发展前景愈发可观。“工改”全面推动十大万亩主题产业园建设,优先支持本土优质企业增资扩产,鼓励企业借“工改”“腾笼”之机进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建立了“亩均论英雄”为核心的工业用地综合评价体系,激活存量低效用地、规范二级市场交易秩序。在“工改”中优化产业园及周边居住、商业、医疗、教育、文化等生活服务配套,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得到提升。
通过“工改”,蹚出传统制造业城市实施“百千万工程”的“中山路径”。探索形成“挂账收储+异地代建”等10种改造新模式,有效破解中山土地制约瓶颈、产业发展之困和生态环保难平衡等难题;参与制定广东省地方标准《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工作指南》,以“工改”大数据为主要成果的项目研究荣获国家级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二等奖。2023年,中山被列入全国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城市。
整理:南都记者吕婧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中山‘百千万工程’”“市民点赞”优秀案例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