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低碳转型需解决融资难,央行正起草行业转型金融标准

南方都市报APP • 察时局
原创2024-11-29 19:10

钢铁行业是全球工业部门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最高的行业,碳排放量约占全球总量8%。目前,全球钢铁行业已承诺采取多项行动,但仍未走上大幅减排的道路。

中国是全球最大钢铁生产国,据世界钢铁协会测算,中国想实现碳中和,钢铁行业需连续30年每年投资约5000亿。在钢铁市场整体低迷、利润下降背景下,行业低碳转型亟须解决融资难题。

近日,生态环境部环境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与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联合发布《转型金融助力高碳排行业绿色低碳转型(钢铁篇)》(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梳理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现状和问题,总结该行业在转型金融进程中的实施经验和典型案例,提出完善中国转型金融的政策建议,为转型金融标准的制定和推动转型金融在其他领域、行业的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图片

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冷轧产线的智能取样机器人。    新华社发

159家钢铁企业进行设备超低排放改造

近年,中国政府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指出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之路。有的文件提出目标和路径,如《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将“推动钢铁行业碳达峰”作为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之一;《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制定钢铁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

其他文件则对生产过程提出明确标准和时间线,如前述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废钢铁加工准入企业年加工能力超过1.8亿吨,短流程炼钢占比达15%以上”;到2030年“富氢碳循环高炉冶炼、氢基竖炉直接还原铁、碳捕集利用封存等技术取得突破应用,短流程炼钢占比达20%以上”。

除了全国性文件,部分地区也先后出台钢铁行业转型金融相关文件。河北出台全国首个定位于钢铁行业的转型金融指导文件——《河北省钢铁行业转型金融工作指引(2023—2024年版)》,在文件和使用手册中界定出176项转型金融支持技术,配置详尽的技术说明、降碳效应、应用案例等。浙江湖州、重庆和上海出台的地方转型金融目录或标准,均涉及钢铁行业。

在相关政策的推动和支持下,钢铁行业进行产能置换、超低排放改造、极致能效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等。

截至2024年10月8日,已有159家钢铁企业完成或部分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2014至2023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平均吨钢综合能耗下降5.87%。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22家企业已开展60项低碳技术研发;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企业825家,年加工能力约1.7亿吨,形成废钢铁回收加工利用产业链 。

吨钢碳排放量距离气候目标的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世界钢铁协会数据显示,目前,只有以废钢为原料的电炉流程吨钢二氧化碳排放量(0.68吨)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钢铁技术路线图》提出的目标,即吨钢二氧化碳直接排放量平均值降至0.6吨。

报告表示,中国钢铁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虽取得积极成效,但仍面临多重困难和挑战。一是能源结构高碳化,高炉-转炉长流程工艺结构占主导地位;二是废钢产出量、废钢利用率和废钢回收体系仍不完善,废钢资源难以满足全废钢电炉流程发展需求;三是氢冶金等突破性低碳技术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难以在短期内替代传统技术发挥减排潜力。

图片

这是2024年5月10日拍摄的包钢集团无缝钢管生产线。进入新时代以来,包钢不断推进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逐步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新华社发

河北钢铁企业获超百亿转型融资,节约利息两千余万

河北省是全国第一钢铁生产大省,产能约占中国的五分之一、全球十分之一,行业内需潜力大、铁矿石与煤炭资源相对丰富,同时面临着产能过剩、高端产品占比较低、低碳发展水平待提升等诸多问题。

因此,报告认为,在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方面,河北的有益实践对中国乃至世界或将有重要借鉴意义。

报告介绍,为解决行业转型融资困境,地方出台《河北省钢铁行业转型金融工作指引(2023-2024年版)》(以下简称“指引文件”),同时发布配套文件,明确转型金融支持范围和业务开展流程,例如,采购使用低碳排放钢铁产品的下游企业,也被纳入转型金融支持范围,实践中,一家采购低碳排放钢铁的下游企业获得4亿元转型金融支持。

指引文件还鼓励金融机构将企业融资成本与企业转型绩效挂钩,根据转型项目中涉及相关工序预期能耗、预期碳排放指标按照接近标杆能耗指标的程度、降碳程度,企业是否环保达A等分别给予差别化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发行转型金融债或者帮助钢铁企业发行转型债券;鼓励保险机构开发低碳转型类保险产品,形成风险分摊机制,引导长期资金支持钢铁行业低碳转型。

据了解,在政策引导下,有的金融机构下放钢铁行业授信审批权限至省级分支机构,增强支持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自主权。有的金融机构为转型金融业务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增加钢铁行业授信规模,为转型金融业务提供利率补贴,扩大河北省民营钢铁企业授信数量。

据统计,截至2024年8月末,包括河钢集团、太行钢铁等在内的相关钢铁企业共获得转型融资授信125亿元,其中已投放62亿元,利率较同类非转型金融产品低10-122个基点,为企业节约利息支出2100多万元。

报告认为,大型钢铁企业应发挥“头雁”作用,部署和展开一系列探索突破性低碳技术的研发投入和世界最新低碳生产流程的工程化实践,推进绿钢产品认证,构建绿钢采购联盟,积极融入全球转型金融市场。

 

将出台转型金融标准,钢铁将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在转型金融发展初期,准确甄别企业的活动是否属于“绿色低碳转型”,是金融机构面临的挑战。

当前,由于钢铁企业的授信权限上收,基层金融机构无法灵活提供金融支持等,导致有些钢铁企业符合政策导向的转型项目被“错杀”。仅仅依靠企业自身力量和“纯绿”金融服务支持,无法填补绿色低碳转型所需的巨额资金缺口。

为此,报告提到,中国人民银行正在牵头起草行业转型金融标准,并纳入钢铁行业。生态环境部正在推动将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常态化开展碳排放核算报告核查工作将为转型金融提供实施保障。

报告建议,尽快统一转型金融概念定义,出台转型金融界定标准,制定钢铁行业转型金融标准体系及工作指引,明确钢铁企业适用转型金融标准的项目分类目录及量化指标、信息披露等必要条件,并根据国际转型金融研究最新动态、低碳技术发展等及时更新、动态调整标准。

地方层面,建议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地方金融办基于《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结合当地资源禀赋与产业分布,整合不同部门资源,将钢铁转型项目纳入“十四五”“十五五”规划,设立省级专项资金并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等资金支持,为钢铁企业和项目的转型类贷款和债券提供贷款/债券贴息、担保、转型认证费用补贴等支持,设立省(市)级转型产业基金和转型担保基金,为钢铁企业低碳转型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和担保增信,共同支持钢铁行业企业低碳转型。

金融机构应丰富绿色转型金融工具,提高对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金融支持力度;尽快提升碳中和与气候风险管理意识,将转型金融纳入机构整体战略,关注高碳资产风险敞口及主要资产碳足迹,针对钢铁行业转型项目与转型企业的特点创新绿色转型金融产品与服务。

钢铁企业需把握绿色低碳转型机遇和挑战,结合行业碳减排路径和转型路线图,制定科学合理的企业低碳转型目标,设定清晰可量化的减碳指标,加强节能降碳技改、绿色产品研发、短流程冶炼转换、循环经济产业运营等项目统筹和设计,在强化信息披露的基础上,积极按降碳、节能或减污效果争取差别化的转型金融支持。

采写:南都记者郭若梅 发自北京

编辑:梁建忠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