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升到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大体一样的水平,不仅‘农民工’这一历史现象将实现根本性消除,还意味着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将出现质的变化。”在12月3日举行的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大会演讲环节,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黄奇帆谈到,中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提升,将带来三方面的好处。
黄奇帆提到,当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6%,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8%)相比,有18个点的差距(约有2.5亿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城乡融合发展进行了系统部署。”黄奇帆表示,“到2030年,先把这2.5亿人全部落户到城镇,并在此基础上持续努力,到2035年、2040年的时候,实现户籍人口城市化率至少提高到75%。”
他认为,在这一过程中,将带来三个方面的好处。
首先,随着农村人口大幅减少,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就具备了条件,乡村振兴也有了产业基础。农业机械应用方面将大幅度提升,为农业科技推广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户均来自务农的收入有望提升。
其次,户籍人口城市化率提高将为新型城镇化创造新的需求,培育新的动能,进而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黄奇帆表示,中国式现代化固然需要农业的现代化,但从根本上还是要靠以城带乡,靠一批超大城市、特大城市以及超特大城市带动的城市群、都市圈的有力带动。“要靠这些超级大城市的齿轮带动各类中型城市的齿轮运动,中国经济这个‘超级大机器’才会越转越稳,越转越好。”
最后,随着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提升,中国几千年来农业人口占多数、农耕文明占主导的现象将成为历史,”再过二三十年,城市文明将完全占主导地位。”
不过他也强调,要实现上述三个方面的发展红利,还需要配套一系列的政策举措、改革措施。“如,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补充耕地指标跨区域交易机制等。”黄奇帆表示,另外,也要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的合法权益,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伊晓霞
摄影:南都记者梁炜培 徐杰 林耀华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聚焦2024“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