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湾区精彩。
——广州——
绝美中国色——瓷器上的釉色
展期:12月9日-2025年5月23日
地点:广东省博物馆三楼展厅二
古人取自然之色,施彩釉,赋予瓷器独特的中国色彩美。颜色釉瓷,为世人呈现出美轮美奂的审美享受。本次特展将汇集200多件粤博珍藏颜色釉瓷,以传统“五色”色系归类,以颜色釉瓷的发展为脉络,邀您一起找寻中国传统色的踪迹。愿每位观者都能在展览中找寻到自己心中的“绝美中国色”。
朱永成画展
展期:12月5日—12月14日
地点:广州市文化公园西关苑四个展厅
朱永成,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教授,春睡画院院长,西关书画院院长,广州市国画协会会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澳大利亚中国美术协会副主席。出版有《朱永成》作品集等多本个人画集,多册高校美术教学范本。作品《春潮》参展第八届全国美展,《谁说天下乌鸦一般黑》参选97香港回归全国美展。
朱永成以现代审美视角,传统的水墨形式,现代的构成意识,重新解构并诠释了江山的概念与意蕴,让每一幅作品都充满了鲜明的时代感和深邃的文化内涵,衔接着传统与时代。总览画作,是色墨与线条的交响,是意象与造型的兼容,是水墨与空间的对话,更是对自然、对人类、对未来的深刻思考,这特别体现在他对新型山水的理解与感悟上,对传统山水与现代都市关联性的思考、对笔墨当随时代的新角度的解读、对天然物象与人文景观辩证关联的深论上。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由朱永成先生创造的现代型的山水世界,感受那份超越传统的震撼与美丽,体会在新时代下的全新诠释。在这里,艺术与生活相融,传统与现代交织,共同绘制出一幅属于这个时代的壮丽画卷。
第29届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
展期:12月13日—12月16日
地点:广州南丰国际会展中心
第29届广州艺博会将横跨五大洲,展出作品涵盖欧美、东亚、中东、非洲等地区,艺术与生活的融合,多元艺术板块,透过艺术的视角,洞见时代的发展变迁……这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深入艺术心脏的探险。从法国艺术家的创意世界,到全球艺术界的璀璨星辰,观者将穿梭于艺术的海洋,聆听艺术家的自述,感受作品的灵魂。每一件作品,都是一个故事,一个世界。
韩美林艺术展
展期:12月9日—2025年2月16日
地点: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一层2号厅
韩美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艺术家”,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他主持设计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和吉祥物“福娃”,被亲切地称为“福娃之父”。他的创作饱含东方艺术的灵魂与气韵,跨界绘画、书法、雕塑、陶瓷、设计等诸多领域。
本次展览共展出300余件艺术精品,包括书法、绘画、雕塑、铁艺、紫砂等多种艺术门类,涉及视觉艺术、设计艺术、公共美术等各个领域,处处彰显着韩美林的浪漫主义情怀和对生命的激情表达。他的作品饱含中国文化元素、鲜明时代特征与蓬勃的生命力。韩美林的艺术世界,如同一座绚丽多彩而又生机勃勃的花园,带领观者在艺术的世界里发掘美术精髓,探索民族文脉。
红色足迹——辽宁“六地”红色文化主题美术创作全国巡展·广州站
展期:12月5日—2024年12月20日
地点:广州画院美术馆(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内环西路66号)
辽宁“六地”红色文化主题美术创作工程是鲁迅美术学院自觉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传承红色文化精神的重要举措,旨在继承延安鲁艺精神,发扬鲁美现实主义大型主题创作的传统优势, 聚焦红色主题,通过厚重的视觉语言,诠释和表现辽宁“六地”红色文化,实现思想性、主题性、艺术性和展示性的完美统一,创作无愧于伟大时代的艺术精品力作。
该美术创作工程由鲁迅美术学院原副院长、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委员及云辉教授任总指挥,巡展项目由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李书春教授做负责人,汇聚鲁美油画、版画、雕塑创作骨干30余位师生,历时一年创作完成,其中包括大型油画作品6件、雕塑作品6件、版画作品13件。
——佛山——
文以载道——第二届当代全国书画名家学术邀请展
展期:11月29日—12月17日
地点:佛山市石景宜刘紫英伉俪文化艺术馆
本次展览邀请了鲁慕迅、廖宗怡、何昌林、梁照堂、姚鸣京、李晓军、周汉标、马顺先、韩璐、许敦平10位书画名家参展,展出诗、书、画、印作品80件,他们的作品不仅展示了个人深厚的艺术造诣,更体现了中国传统诗书画印的艺术精髓与魅力。这些艺术家不仅技艺精湛,更在国画、书法、篆刻、诗文等多个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他们的作品入古出新,内涵深厚,各具特色,充分展现了艺术家们的综合修养和艺术魅力。本展旨在以书画艺术为纽带,通过笔墨展现时代风貌,弘扬民族精神,为书画名家搭建交流平台,推动当代书画艺术在传承中创新,促进文化繁荣发展,让书画艺术成为彰显中华文化魅力的璀璨明珠,向新中国75周年华诞献上一份饱含深情与敬意的文化厚礼。
花开四季——叶泉精品国画展览
展期:12月1日—12月31日
地点:四季艺术汇综合展馆
叶泉,1943年出生于广东广州,1980年移居澳门,师从沈仲强、黎葛民、关山月、黎雄才。现任澳门教育文化艺术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澳门中国画院副院长,广州市书画艺术鉴赏交流学会名誉会长,广州中国画学会副会长。1999年被香港海外文学艺术家协会评为99年度全球杰出人士,卓越艺术画家。先后于世界各地出版发行大型作品集一十余册,作品被海内外多家博物馆及美术馆收藏。
本次展览从叶泉先生的花鸟作品中撷取多件,以四季之花为主题。以求取其春花之妍丽、夏花之绚烂、秋花之安然、冬花之孤卓,全面展现叶泉先生“花中之王”的独特魅力,亦是见证叶泉先生与四季艺术之情谊,故名之为花开四季。
——深圳——
第二届国际青年艺术展
展期:11月30日—2025年2月15日
地点:深圳市南山区侨香路4080号侨城坊T2(“未来之光”)
深圳市福田区益田村64栋103(“纽约之风”)
本次展览汇聚了来自三个国家的九位艺术家,通过多样的媒介实践与概念探讨,集中呈现了当代艺术在全球化语境下的多重面向与未来潜能。以“未来之光”与“纽约之风”为主题,展览探索了艺术在身份、文化交融与感知体验中的动态关系,体现了KennaXu对全球艺术发展的深刻洞察与前瞻性研究。这一跨文化、跨领域的艺术对话不仅展现了参与艺术家在形式与思想上的创新实践,也为未来艺术发展的可能性提供了丰富的想象与启示。
“万千华彩”明清珐琅器特展
展期:12月4日至2025年2月15日
地点:深圳珠宝博物馆四楼(专题展厅)
珐琅,又称“佛朗”或“法蓝”是将硼砂、长石、石英等矿物质按比例混合,再加入不同呈色金属氧化物,经焙烧、磨碎制成粉末状的釉料后,填嵌或绘制于金属胎体上,经过高温烘烧,最终呈现色彩缤纷的珐琅制品。本次特别展,宝博联合垽宝轩美术馆精选119件明清珐琅器,聚焦珐琅器的工艺特征、功能用途以及装饰图案等多个方面,旨在向观众全方位展示珐琅器的艺术魅力,引领大家走进色彩斑斓的珐琅世界。
南下——赵刚个展
展期:12月3日——2025年1月19日
地点:深圳南山D+美术馆1楼A、B展厅
赵刚1961年出生于北京,现工作和生活于纽约和北京。赵刚关注流动的个体身份、冲突的文化,以及断裂的历史事件间的关联。他的作品连接着庞大繁杂的文化根系,受到古典与现代、西方与中国的多重影响,将图案和理念呈现在解构式的画面语境之中。
时隔将近二十载,赵刚携十五件近年之作再度“南下”来到深圳,在Dplus美术馆的个展中呈现一系列以花卉和肉类为主题的静物画作。
相较于赵刚的早期创作,这些近期作品体现了艺术家在创作主题上的转变——多年漂泊的生活重新唤起了赵刚对稳定生活的渴望,他似乎把创作的重心撤回了生活中微小或日常的细节。
——珠海——
多元回响——庆祝澳门回归25周年琴澳青年艺术联展
展期:12月5日—2025年1月20日
地点:横琴天汇星影视综合城
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此次展览恰逢习近平主席号召增强中华文化自信和文化实力的重要时期。粤澳青年以多元化的艺术视角回应了这个愿景,展现了塑造当代中国文化的自信与创新。展览汇集了丰富的艺术作品,彰显澳门和内地青年艺术家的创意。从绘画到摄影、雕塑和多媒体装置甚至行为艺术录像,这些作品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历史丰富性和现代活力。通过促进跨文化交流,展览也促进了不同地区青年之间的交流与相互理解。
——香港——
当紫禁城遇上凡尔赛宫——十七、十八世纪中法文化交流
展期:12月18日—2025年5月4日
地点: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厅9
为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及中法文化旅游年,本次展览将展出来自两大世界遗产——故宫及凡尔赛宫的近150件珍品,呈现中法宫廷在文化、艺术、科技等领域互相仰幕、启发及交流的历史,以及两国之间源远流长的珍贵友谊。展览共有四个单元,分别聚焦于紫禁城和凡尔赛宫的关键人物及空间、科学与外交、工艺互鉴与创新,以及艺术与思想交流。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当中国遇见法国,迥异的东西方文明有了美丽而奇妙的邂逅;当“紫禁城”遇上“凡尔赛”,在浩瀚宇宙中碰撞出一束生生不息、源远流长的文明之光。这束光,能为我们照见多远的过去,就能预见多远的未来。
艺海掇英——中国水墨画名家精品大展
展期:12月10日—2015年1月11日
地点:香港九龙土瓜湾道88号新利华中心3楼全层
该展将是目前大湾区最高水平的一个艺术大展,精选一百多位已故及在世的创派画坛高手,挑选他们的300- 350幅精品,出版大型精装画集,首先在大湾区深圳隆重推出首展,继而往大湾区各地巡回展出,让优秀的作品感动观众,亦让优秀的作品为真正的艺术家定位正名。
——澳门——
《濠故事:100個澳门人的夢想生活》澳门影像故事暨互动多媒体展分展
展期:12月2日—12月31日
地点:澳门科技大学A座大堂
分展聚焦澳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改造与传承主题,呈现了《濠故事:100个澳门人的梦想生活》展览的三个章节:走进世遗、藏于世遗、世遗传承,呈现了澳门多处著名历史文化建筑当下的风貌、用途和与之共生的澳门社会生活细节,见证澳门在“一国两制”下的独特发展轨迹,探索这片土地上的动人故事,以此表达对祖国和澳门的美好祝福。
澳科大分展展出的平面影像作品来自澳科大图书馆下辖澳门影像馆的馆藏,是澳门著名摄影师陈显耀先生的优秀作品。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执行副馆长肖珑表示,澳门影像馆自2018年设立以来,致力于收集、整理和保存澳门本地艺术家和普通市民的摄影作品,迄今为止已形成超十万张图片的馆藏规模。此次参与《濠故事:100个澳门人的梦想生活》澳门影像故事暨互动多媒体展,特别精选了世遗主题的27幅作品策划分展展出,希望能够让公众直观感受到澳门回归25年来的变化,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呈现澳门作为“一带一路”重要桥梁的沟通中西文明的重要功能,也履行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作为澳门文献管理学术机构的社会责任。
风起濠镜——明清历史档案中的澳门故事
展期:12月5日—2025年3月31日
地点:澳门大学图书馆展览厅
此次展览展出百余件明清时期有关澳门的珍贵档案文献,包括题本、奏折、舆图,以及葡萄牙、荷兰、英国等欧洲多国使团来华过程中形成的国书、表文、信件、行纪报告。这些档案反映出澳门作为沟通东西方文化经贸往来的枢纽,以及明清时期中央政府与澳门的关系。此次展览也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澳门大学和葡萄牙阿儒达图书馆等多方合作的成果,是中葡文献机构资源共享与合作的一次典范,体现了澳门大学在中葡文化交流与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展览有助于加深澳门大学师生以及社会各界对澳门深厚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的认识,加强澳门居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身份认同。
采写: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庄家茵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一周观展指南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