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怀胎,宝贝出生,二人世界变成三口之家,这是多少夫妻的幸福时刻。但是对有些宝妈来说,除了幸福也有烦恼,生完宝宝后遗留了大肚腩,还腰背疼痛,起床都困难。
深圳的王妈妈就是这样,生完宝宝后,小蛮腰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松弛的肚皮,多余赘肉在腹部形成突起,变成了大肚腩,还经常腰背疼痛,严重的时候甚至连起床都非常困难。产后42天的时候她到医院做了检查,确诊为中度腹直肌分离。
于是王妈妈来到了深圳恒生医院门诊康复治疗部,门诊康复治疗部的李玲玲医生针对患者的情况为她安排了腹直肌手法按摩治疗。经过按摩后,王妈妈隆起的肚子明显小了很多,腰围比治疗前的小了4cm。
△治疗前,腹围测量有80cm(左图)治疗后,腰围测量76cm(右图)
治疗结束后,王妈妈惊喜地说道:“没想到按一次就有这么明显的效果,裤子宽松了好多,都不觉得勒肚子了。之前每次呼吸都觉得肚子勒得难受,现在终于可以自由呼吸了!”
当然,一次的手法对于中度腹直肌分离的治疗是不够的,现在王妈妈还在门诊康复治疗部接受专业系统的腹直肌修复。
这些人群,可能发生腹直肌分离
一、产后妈妈
所谓腹直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8块腹肌”,在这8块腹肌中间,有一条白色的组织,叫做腹白线,就像拉链一样,把肌肉拉在一起。
然而怀孕时,由于激素的作用,这条拉链会变得松弛。
加上膨大的子宫会“撑开”肌肉群,于是8块腹肌中间出现一片空隙。如果产后还没有归位,就会形成产后腹直肌分离[9]。
左图为正常腹部,右图为腹直肌分离
二、肥胖人群
体型肥胖者,易造成肌肉组织弹性下降,腹腔脏器脂肪堆积,进一步导致腹直肌分离。尤其是腹型肥胖者更常见。
三、健身人士
因进行不恰当的运动方式,如超重量的腹直肌抗阻运动,而忽略更深层的稳定肌腹内外斜肌、腹横肌训练,从而产生腹直肌分离。
严重的腹直肌分离,影响的可不是仅仅是松垮的肚皮,因为腹直肌变位后支撑力降低,导致脊椎要承受比以往更多压力,就会很容易出现腰酸背痛,腹直肌支撑力不足导致脏器长期压迫膀胱,会导致漏尿。更有甚者,在产后出现脐疝,小肠从肚脐眼里突出来。
多种康复治疗方法
帮助腹直肌分离恢复
1、手法治疗
手法按摩穴位推拿是产后腹直肌分离临床康复治疗使用频率最高的疗法,是产后腹直肌分离物理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对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有独特的疗效,也是临床疗效最为肯定的康复治疗方法。
要真正掌握推拿按摩的治疗精髓,就必须了解产后躯体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分型分类的相关知识,整合中西医推拿按摩康复治疗手段的优势,在手法治疗流程中融入传统医学认知的相关经络(督脉、任脉、冲脉、带脉)的穴位按摩,将各种治疗方法中合理的内核融合到产后腹直肌分离康复按摩流程中,提高临床康复保健和康复治疗效果。
△深圳恒生医院康复治疗部李玲玲为患者按摩
2、电刺激(腹直肌治疗仪)
产后42天,3次/周,30min/次。10次/疗程。刺激强度为患者感受到舒适的酥麻感,肌肉出现轻微震颤即可。
3、运动疗法
腹式呼吸:重建腹式呼吸,激活腹横肌。鼻吸口呼,吸气时最大限度地向外鼓肚子,胸部保持不动;呼气时,腹部慢慢回落至最大限度。细心体会腹部的一起一落。坚持每天做10-15分钟。
4、手术治疗
严重腹直肌分离的患者对于症状不能改善者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折叠腹直肌鞘前层或前移腹外斜肌。
深圳恒生医院康复治疗部医生提醒,建议产后42天到医院进行专业评估,检查有无腹直肌分离、盆底肌松弛现象的出现,早发现,早治疗。有部分的妈妈认为,产后只要运动就能恢复,事实上出现腹直肌分离,不可随意进行腹部肌肉的锻炼,比如像仰卧起坐、卷腹、两头起等,也不可搬抬重物,不然就有可能造成腹直肌的进一步分离。应该遵循医嘱,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核心肌群锻炼。
来源:深圳恒生医院
编辑:曾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