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嘉杨:解锁驻村“法宝”促振兴|中山“百千万”最前线⑦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中山
原创2024-12-17 18:49

开栏语:过去一年,中山“百千万工程”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各行各业也涌现出一批担当有为的典型人物。

南方都市报特开设专栏——中山“百千万”最前线,深入对话活跃在基层、奋斗在一线、服务于一方的人物,讲述他们在“百千万工程”中脚踏实地耕好一方地、奋勇拼搏闯出一片天的故事。通过刻画群像,展现出中山千行百业在推进乡村振兴,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中积极作为的精神风貌。

图片

毕业于武汉大学、研究生学历、90后干部、中山市接源村挂职党委第一书记,这些都是胡嘉杨的身份标签。今年3月份,胡嘉杨成为驻村第一书记,骑着摩托车走街串巷、在田间地头跟村民聊家常……成为他的工作日常。

图片

胡嘉杨向青年代表进行宣讲。

“年轻力量注入镇村,能给乡村带来更多创新思维,带领村集体与市场、商业接轨,助力‘百千万工程’落到实处”,短短9个月,胡嘉杨对此深有感触。他还摸索出一套驻村工作的法宝:全新全意为村民解决问题,获得他们的信任,得到他们的支持。“能做好这一条,村里各项工作就能有效推开”。

扎根一线“啃骨头” 推进农污治理如期完成

人居环境整治是“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的重要内容,治水是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胡嘉杨被派往接源村之前,是中山市农污专班技术组成员,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而且,胡嘉杨是中山本地人,很快能跟村民聊到一起,驻村有天然优势。但是刚来到接源村,他还是迎来一场不一样的挑战。

农污治理的管道要接入每家每户。管线怎么走、工程要多久、会给村民带来哪些影响……经常有村民到党群服务中心询问、反映问题。初来乍到的胡嘉杨,总是带着村“两委”干部第一时间了解情况,骑着摩托车走街串巷去实地探查。

有一次,邻居两家为污水管如何走线产生了不同意见,项目一时推进不下去。胡嘉杨在交谈中了解到,这两家是亲房,因为历史原因积累下矛盾,都不愿管道靠近自家房屋,担心影响日常生活。

“建好了污水管,能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村里的环境也会更好”,胡嘉杨耐心向村民解释,介绍管道布局的科学性和必要性,造福村庄等长远利益。同时,他强调施工队会加快速度,尽量减少对村民的影响。

在胡嘉杨反复沟通后,其中一户家庭逐步理解,表示原来两家对房产证界线有疑问,因此才互不相让。找到突破口,胡嘉杨利用工程队中的测量资源,免费为其精确测量,解决了村民的需求。他的诚意赢得了这户人家的支持,最终,这家人主动提出让管道铺设在自己房屋旁,并迅速清理杂物以便施工。

“村民信任我们,才会向我们反映问题。我们全心全意去解决,才不会辜负他们的信任。”胡嘉杨说,正是践行这个质朴的道理,他在接源村的工作局面逐渐打开。经过一轮轮参建各方与村民代表的座谈,打破沟通壁垒,妥善解决施工用地,确定管线最优路线。目前,接源村的浓污治理已经按计划基本完成。

结合市场创新思维 探索村集体致富途径

接源村是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如何让接源村集体经济更强、环境更美、社会更和谐,是胡嘉杨不断思考的问题。

接源村处于深中合作创新区范围,工业占比较重,比亚迪中山工厂、彩讯工业(中山)有限公司等一批大型企业落户在这里。人口构成中,接源村的外来人口已经超过本地户籍人口。综合各项因素,接源村明确了发展定位:深中合作创新区提供产业配套与服务的产村融合的典型示范村。

图片

胡嘉杨。

围绕产业服务,胡嘉杨很快找准发力点。“比亚迪工厂周边原来有很多流动摊贩,既破坏环境、也影响交通”,胡嘉杨介绍,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带着思考,他在“两委”干部开会时提出,能不能划一块地方,把摊贩集中起来统一管理。

说干就干,经过实地考察,比亚迪工厂对面一块空地很合适。以此为基础,接源村依托强村公司与辖区内的投资公司共同创办和运营,建立起接源美食集市。美食集市占地面积约2亩,共设60个摊位,每天晚上都会吸引周边厂企员工和村民前来消费。

图片

接源村美食集市。

“通过这种方式,避免‘一刀切’驱赶摊贩,同时满足了周边员工、居民的需求,也为村民和村集体带来了更多收益”,胡嘉杨笑着说。接下来,美食集市附近还规划建设停车场,进一步方便老百姓出行。

打造接源村美食集市,是“强村公司”闯市场、让乡村“旺”起来的一个举措。下一步,接源村将继续发挥“强村公司”的作用,把“海口粮仓”打造为更成熟的农文旅示范点,推动当地农文旅迸发新活力。“年轻干部驻村,有的懂经济,有的提出创新思路,能够帮助村集体经济接轨市场、接轨商业,”在胡嘉杨看来,深入镇村的新鲜血液,是助力“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的青年力量。

摸清底子理清路子 数字赋能乡村治理

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接源村党委下辖党支部网格11个,村民小组网格28个,联系户责任区71个。驻村起初,由于接源村村民小组较多,为了能够更好更快地了解这里的发展情况,胡嘉杨深入农户,逐层逐级了解村内的实际情况。

党组织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农房管控、绿美建设、经济发展……要了解这些事务的具体推进进度、痛点难点,必须扎根一线。胡嘉杨利用村干部-村民小组组长-村民三级关系网,常常跑到村里,跟村民代表、村民拉家常。“一方面是发现问题,另一方面多了解村民的真实想法,及时宣传工作政策,争取他们最大限度的支持。”胡嘉杨说,通过这种方式,后续开展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一方面深入基层开展摸底,另一方面通过数字平台“智”理乡村。目前,接源村已经构建“1+11+28+71”四级网格+N个监管场所网格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同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村民、社工、网格员等多元力量,确保网格事项“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解决”,推动实现村级事务“一网统管”。

今年以来,网格员共上报事件70件,办结率100%,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做到群众有需求、网格有响应、问题有解决,形成“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的“党建+网格化”治理新格局。

“村里的舞台很大,发挥空间也很大”,回顾9个月的驻村生活,胡嘉杨颇有收获,他认为,应该鼓励更多专业人才来到村里,帮扶发展,“让人才尽其所能,让乡村越变越美”。

采写:南都记者吕婧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吕婧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来给中山民生事业点赞!2024年案例火热征集中!

3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