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红树林保护“朋友圈”,红树林基金会共同守护绿色家园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4-12-18 14:59

每年秋冬季节,大量鸟类从北方飞抵南方湿地,栖息、觅食、休憩。其中不乏黑脸琵鹭这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粤港澳大湾区难得一见的“候鸟天堂”。近日,红树林基金会(MCF)理事、党支部书记、副秘书长翟柳介绍称,随着一系列保护措施的推进和各类精彩活动,不断壮大红树林保护的“朋友圈”,也期待未来有更多的公众参与进来,共同守护美丽的湿地生态环境,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生态保护事业的发展。

800x528_67625b612ea23.jpg

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下称红树林基金会)以“社会化参与湿地保护”为模式,以“人与湿地、生生不息”为愿景,致力于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翟柳介绍称,红树林基金会专注于绿色湾区、候鸟迁飞通道保护、红树林保护,以及CEPA湿地教育四大工作领域,“红树林基金会的工作领域主要是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自2012年成立以来,围绕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在面向社会公众的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社会化参与的生态保育和自然教育,以及对国家在政策设立和推进过程中的建言献策、对中国湿地一步步走向世界等工作,都进行了很多的探索和尝试。”

800x534_67625b26afb64.jpg


南都记者了解到,在福田区人民政府和福田区水务局的指导和支持下,红树林基金会打造了“绿色湾区”样板点——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构建了“社区共建,志愿服务”模式,多措并举讲好生态故事,目前生态公园可提供生态服务价值1.92亿元,并形成了“以导览志愿者为核心、社区志愿者为基石、学生志愿者为梯队、专项志愿者为特色”的公园志愿者管理体系。截至2023年,基金会培训公园志愿者超过500名,辐射40万周边居民和超过130万市民游客。

与此同时,红树林基金会积极开展与各方的合作:参与主办了红树林保护合作国际研讨会、国际红树林保护高级别论坛等,助力国际红树林中心落地;积极筹办、参与琵鹭节、水獭节、山海连城生活节等城市节庆,为公众提供更多了解自然保护的路径;还携手毕马威、达飞、平安等企业共推共护,参与评审发布粤港澳大湾区ESG生物多样性先锋企业榜单。

在国际协同保护上,红树林基金会先后加入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伙伴协定(EAAFP)、全球红树林联盟(GMA)等。2022至2024年,随中国代表团参与《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第二十八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等,今年10月,与马达加斯加签署《关于红树林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谅解备忘录》。助推、放大我们国家在湿地生态系统尤其是迁飞候鸟及其栖息地的保护、红树生态系统保护,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等议题上,在国际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800x532_67625b6122c92.jpg


2021年,红树林基金会的“深圳湾红树林湿地修复项目”入选自然资源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生态保护和修复十大典型案例;2022年,红树林基金会运营管理的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获国际湿地网络(WLI)授予全球首批“湿地教育中心星级奖”;2023年,“社会化参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深圳湾模式”项目,获得“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自然守护”类别年度大奖桂冠。

未来,红树林基金会将依托国际红树林中心在深建立的历史机遇,保持与香港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紧密交流与合作,积极发挥社会组织的平台能力,将“深圳模式”拓展到更大范围,为全球红树林湿地保护及修复提供优秀的经验和范例。

采写:南都记者 蔡宇晴 通讯员 陈昱东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蔡宇晴1.31亿
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