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渔港绿色启航,共筑番禺渔业新辉煌。12月21日,广东年鱼营销之2024广州名优渔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暨大湾区(番禺区)绿色渔港建设发展研讨会在广州番禺举行。
活动当天,政府代表、行业领袖、专家学者等各方精英汇聚一堂,共同探讨渔业可持续发展新路径,分享名优渔业品牌建设与市场开拓的成功经验,旨在推动渔业产业向高效、绿色、智能方向发展,共绘渔业绿色发展蓝图。
科技创新
渔业保险护航智慧渔业
农业农村部“十四五”全国渔业发展规划中指出,要提高集约化、机械化、智能化水平,加快构建水产标准化体系,推进智慧水产养殖示范。
智慧渔业作为渔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之一,在此次研讨会上成为了热议的话题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麦康森在《“十五五”我国渔业科技创新战略研究》的报告中深入分析了我国渔业科技创新的现状与挑战,并提出了未来渔业科技创新的战略方向。他强调,只有不断推动渔业科技创新,才能提升渔业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要抓住机遇,智慧渔业发展的浪潮势不可挡。”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曾立华在《智慧渔业技术的实践与展望》的报告中,分享了智慧渔业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应用案例,对智慧渔业(无人渔场)、池塘水质空天地立体监测、AI巡塘等智慧渔业技术的实践情况进行详细介绍。他表示,要通过加强科技创新,优化养殖结构和布局,推广集约化、设施化、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强化品牌建设等措施,逐步完成渔业的转型升级,实现渔业生产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
智慧渔业少不了渔业保险的保驾护航。值得关注的是,人保财险广州市番禺支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在会上介绍了目前番禺区政策性农业保险情况。据介绍,番禺区政策性水产养殖保险具有保费支出少、保障内容全面、理赔清晰便捷的优点,如政府已补贴50%保费,农户则只需自缴剩余的50%,广大养殖户可积极参保。
据了解,在惠农政策下,水产养殖保险的保障内容包括因自然灾害事故、疾病、疫病造成的保险水产逃逸或死亡以及预防费用、施救费用,可保品种涵盖四大家鱼、淡水白鲳、笋壳鱼、桂花鱼、加州鲈、黄鳍鲷、鳗鲡、水鱼、太阳雨、叉尾鮰、生鱼等。
顺势而生
渔业倡议共筑绿色渔港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有好水才能产出好鱼。”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何焱在致辞中列举“七彩丝巾”“塑料球衣”等优秀案例,提出如何把生态渔业产品卖出高价值,体现生态价值。
何焱指出,在低碳、环境保护方面,渔业产业仍有发展空间,希望番禺的绿色渔港建设也能为全国全省树立亮丽标杆,为水产养殖探索出一条绿色的新路,为全省渔业发展提供更多响亮的品牌,创造更高附加值的绿色安全产品,推动渔港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广州生态环境建设坚持以生态环境保护和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今年2月,《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出台,并于5月起实施,为水产养殖企业和养殖户提供指引,推动养殖技术革新和规划行业有序发展。
参与研讨会的专家、教授现场提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为筑成绿色渔港贡献智慧与力量,成为此次研讨会的亮点之一。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教授级高工陈清华在题为《以生态环境保护推动渔业绿色发展》的报告中,深入探讨了生态环境保护与渔业绿色发展的关系。他提到,只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才能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尾水治理技术方面,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方战强也做了题为《工厂化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技术》的报告。报告中,方战强介绍了当前工厂化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的主要技术和方法,并强调尾水治理对于渔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性,最后呼吁广大渔业从业者要切实加强尾水治理工作,为保护水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绿美广东,渔业先行。活动现场还发起《“绿美广东·绿色渔业”倡议书》,其中提到树立生态优先理念、推行健康养殖方式、建立行业标准体系、推广绿色健康产品、鼓励绿色科研投入、强化行业交流探讨、彰显绿色渔业担当与影响共7项内容,倡导广大渔业从业者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共同推动渔业产业向绿色、智能、高效方向迈进。
成效显著
番禺名优渔业未来可期
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张海发在会上分享了渔业发展的建议。他表示,在年鱼经济赋能之下,促进搭建加工平台、打通品牌营销渠道、加强渔业与农险等的跨界合作,都能让更多渔港鲜品从产地直达餐桌,走进万家。全力打造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建设的“番禺样本”,为海洋强省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截至目前,番禺渔业养殖面积54393.15亩,总产量14.9万吨左右,名特优品种产量超过7.8万吨,年产苗种超6亿尾;累计培育出“广东十大名优水产品种”2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渔业生产基地5个,“粤字号农业品牌”水产品2个;区域公共品牌“番禺优鲜”成功创建,培育和打造了海兴农牌南美白对虾苗、莲沣笋壳鱼等一批特色农业品牌……番禺名优渔业未来可期。
近年来,番禺区积极依托渔业产业基础优势,以科创联盟,打造名优现代渔业产业园科技支撑平台、番禺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等重点项目平台为契机,大力发展名优渔业,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取得显著成效。
齐头并进
共绘渔业绿色发展蓝图
“在以新质生产力营造‘绿水青山’的新征程中,广东‘绿水’这篇大文章,完全可以浓墨重彩。”广东省生态环保厅党组书记、厅长徐晓霞表示,番禺绿色渔业发展的资源禀赋在珠三角、大湾区有着普遍性,因此,其推动产业实现绿色发展的实践探索和经验做法也有可比性、推广性和可借鉴性。
徐晓霞认为,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是加快实现“人水和谐”的重要要求。广东是海洋大省,大陆海岸线长达4114公里,是中国海岸线最长的省份,水深200米以内的大陆架海域面积达17.8万平方公里,可以说,广东在实现碧海蓝天更持久的同时,海洋牧场绿色发展的底色更足、空间广阔,条件极为优越。
此外,广东还有水产养殖池塘总面积约为470.98万亩,其中淡水池塘259.2千公顷,海水池塘77.2千公顷,2023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约为1.88万亿元,占全国18.9%,连续29年稳居全国首位。
徐晓霞表示,在广东全面推进“百千万高质量发展工程”、深化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大力发展海洋牧场的重要时刻,在2024年收官、迈向2025年新的发展之时,水产行业人汇聚广州市番禺区全面启动“绿美广东·绿色渔业”建设,迈出了绿色产业新发展的有力一步。特别是以绿色产品、绿色企业、绿色渔港、绿色园区、绿色产业等一揽子看得见、摸得着的鲜活载体为抓手,发出了《绿美广东·绿色渔业》的绿色发展倡议。
“广东省生态环保厅对发展绿色渔业、助力绿美广东建设的倡议给予充分肯定、全力支持。”绿色渔港,未来可期。徐晓霞表示,希望水产行业各界加快探索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力争以番禺之先行先试,渔业之绿美发展,影响和促进更多区域、更多产业齐头并进,推动一枝争春到满园春色,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做出更多求真务实的贡献。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陈卓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