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小哥被注册“个体户”平台逃避责任?最高法明确争议处理

南方都市报APP • 时局快报
原创2024-12-23 12:47

南都讯 记者刘嫚 发自北京 12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颁布30周年之际,最高人民法院首次发布“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专题指导性案例”,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周加海介绍,实践中存在有的企业规避建立劳动关系的现象,有的平台企业将业务、劳务“连环外包”,有的企业诱导劳动者注册为“个体工商户”。对此,必须扭住劳动关系的本质、核心特征,即是否存在支配性劳动管理,判断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必须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不能只注重形式和外观。

图片

最高人民法院召开“强化欠薪治理 保障劳动权益”新闻发布会。

有平台企业规避劳动关系,将业务“连环外包”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周加海介绍,近五年(2020-2024年),全国法院共受理新就业形态民事纠纷案件约42万件。调研发现,实践中对于如何准确判断平台企业与劳动者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较难把握、争议较大。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对劳动者的权益有重大影响。存在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依法享有取得劳动报酬、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获得经济补偿和赔偿金等一系列权利。

周加海称,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5年《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了传统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但在新就业形态领域,劳动用工模式在管理方式、工作时间、报酬支付等方面呈现灵活性、多元性、技术性等新特点,造成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所涉情形复杂多样,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判断困难。

“特别是,实践中还存在有的企业规避建立劳动关系的现象。”周加海举例称,有的平台企业将业务、劳务“连环外包”,有的企业通过诱导劳动者注册为“个体工商户”并订立合作、承揽协议等方式,规避劳动法律法规和用人单位责任,进一步加剧了准确判断的难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裁判标准的统一。

图片

在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郯城街道,一名外卖小哥为顾客送餐。 新华社发

劳动关系本质特征:是否存在支配性劳动管理

目前,我国外卖骑手的数量已超过1000万,如“外卖小哥”与平台企业签订承揽、合作协议,或平台企业要求“外卖小哥”先注册为“个体工商户”再与他们签订承揽、合作协议的,是否还可以认定劳动关系?

周加海介绍,对此,最高法经研究认为,在新就业形态下,尽管平台企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较大变化,具有很多新的特点,但判断企业与劳动者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仍然必须扭住劳动关系的本质、核心特征,即是否存在支配性劳动管理;特别是,判断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必须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不能只注重形式和外观。

指导性案例237号“郎溪某服务外包有限公司诉徐某申确认劳动关系纠纷案”明确:平台企业或者平台用工合作企业与劳动者订立承揽、合作协议,劳动者主张与该企业存在劳动关系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用工事实,综合考虑劳动者对工作时间及工作量的自主决定程度、劳动过程受管理控制程度、劳动者是否需要遵守有关工作规则、算法规则、劳动纪律和奖惩办法、劳动者工作的持续性、劳动者能否决定或者改变交易价格等因素,依法作出相应认定。对于存在用工事实,构成支配性劳动管理的,应当依法认定存在劳动关系。

指导性案例238号“圣某欢诉江苏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确认劳动关系纠纷案”进一步明确:平台企业或者平台用工合作企业要求劳动者注册为个体工商户后再签订承揽、合作协议,劳动者主张根据实际履行情况认定劳动关系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依据相关法律,准确作出认定。

此外,该案例还明确:对于主营业务存在转包情形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用工事实和劳动管理程度,结合实际用工管理主体、劳动报酬来源等因素,依法认定劳动者与其关系最密切的企业建立劳动关系。

周加海称,上述两个案例对于解决实践中存在的,利用签订承揽、合作协议或者“引导”劳动者注册为“个体工商户”等方式规避建立劳动关系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梁建忠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