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程安 通讯员粤仁宣 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如何深化?面临哪些痛点?12月27日,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港大讲堂(第17讲)开讲,来自北京、杭州、广州三地的行业专家、教育学者、产业工匠共聚一堂,以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主题,围绕产业发展、人才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教育等热点议题展开探讨。
去年以来,广东积极推动龙头企业构建以产业岗位标准为引领、以院校学生和教学资源为基础、以职业技能等级评价为纽带的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在破解“产业缺青年、青年缺就业”结构性矛盾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作为推动就业、为企业人才解“渴”的关键一招,广东已遴选了2批共170条产教评技能生态链,覆盖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为广东产业链现代化注入人才动能。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赵志群教授作主旨演讲。
“‘产教评’对构建职业教育高质量体系至关重要,需企业学校协同参与各环节,以实现人才精准培养。”对此,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赵志群教授紧扣新时代能工巧匠与高技能人才成长轨迹,详述行动导向教学、学习领域课程等培育途径。
国内知名专家教授、原杭州萧山技师学院许红平则结合技工教育在社会认知中面临的困境等现状,提出“产教融合必须从娃娃抓起,这是所有人才培养的唯一正确路径”。许红平以医科大学及其附属医院联合培养医生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例,分享了以高适配推进现代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见解。
活动现场,座无虚席。
广东省城市技师学院党委书记阎子刚认为当前产教融合的机制搭建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各院校争抢的资源普遍集中在头部企业中,但广大中小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加紧迫也更加多元,因为中小企业并不具备技术、系统以及人力等资源能独立对技能型人才进行培养和评价。“如何让各类型的企业与学校精准对接,仍需要政府出台搭建中介平台、构建互联机制,并且进行实体化、标准化建设。”
与多位专家精准把脉不同,广东首席技师吴金源通过分享从一个普通的石油产品精制工成长为首席技师的经历,讲述近年来广东技能人才发展环境的变化。他感慨表示:“技能成才,不再是梦,而是实实在在的可行之路。”
当前,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到2019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 35.77%,全省技工院校每年为社会培养输送技能人才超过 16万人,为制造业等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的人才动力。
省人社厅职业技能服务指导中心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广东打出政策组合拳,出台系列促进产教融合政策,全面实施“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切实推动技能人才发展路径由单一阶梯向多维立交转变,切实为一线工人搭建好“成长阶梯”。
此次活动共吸引专家学者、产教评技能生态链链主代表、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师生代表等800人参与。活动通过线上直播,覆盖人数超42.6万人次,在社会各界引发广泛关注与热议。
接下来,广东省人社厅将通过人才港大讲堂等特色品牌活动,进一步拓宽产教融合的合作领域与深度,以活动为桥梁,连接政府、企业、院校及社会各界,共同探索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