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手术机器人引领医疗创新,深圳培训班助力技术普及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资讯
原创2024-12-28 23:11

2024年12月27日至28日,70余位骨科专家在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科学技术研究所《国产关节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价》项目年度总结会暨第四期课题规范性培训班。

在为期两天的培训班上,骨科专家团队采用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进行手术直播教学。现场专家们还通过案例分析,深入探讨了机器人辅助手术在骨科领域的应用前景和挑战。

图片

国家卫健委科学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宁表示,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关节疾病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她强调,新型手术工具的引入需要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应用,确保其安全性与有效性,以提高治疗效果,惠及更多患者。自2022年起筹备,并于2023年11月正式启动的《国产关节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价》项目,旨在通过大规模的真实世界研究,评估国产关节手术机器人的临床疗效及其价值,为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首款国产自主研发的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已于2023年10月正式入驻南山医院,并成功完成了首例手术。这一举措不仅极大地加速了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国产化进程,也有力推动了深圳医疗健康体系的高水平构建,促进了骨科手术的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发展。

培训班上,来自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冯尔宥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何川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的柴伟教授以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周宗科教授分别就机器人辅助的髋关节置换术、复杂膝关节手术、复杂髋关节置换术以及关节发育不良的髋关节置换手术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演示。这些经验分享不仅加深了学员对机器人辅助手术的理解,也展示了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巨大潜力。

截至目前,该项目已覆盖全国二十余个省份,吸引了近百家医院的医务人员参与。第四期培训班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国产关节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价”项目的阶段性成果,也为智能骨科技术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驱动下,国产手术机器人将在骨科领域的应用场景中迎来更加广阔的前景。

“从学科发展的视角来看,智能化设备的引入无疑为骨科手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周宗科教授强调,尤其在复杂的关节置换手术中,机器人能够提供精确的操作支持,减少围手术期的炎症反应和镇痛药物需求,加速患者的康复。未来,培训班将继续通过理论课程、手术直播和模拟操作等多种方式,全面提升学员对手术机器人的理解与应用能力,为骨科医疗技术的进步贡献力量。

采写:南都记者 李榕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