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专家、全国名校长齐聚宝安!共话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南方都市报APP • 奥一新闻
原创2024-12-31 12:37

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12月29日,中国人民大学深圳论坛暨2024首届教育家前海论坛在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高中部举行,主题论坛“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展望”旨在打造基础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平台,携手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内知名高中校长、教育研究者共话基础教育,共同推进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图片

图片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林尚立在致辞中提出,基础教育需要适应时代的变化,教育工作者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专注性,教师在爱护、保护和尊重每一位学生的过程中最大的成就是让每位学生受益。

图片


深圳市委常委、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党委书记、宝安区委书记王守睿在致辞中表示,宝安区是教育大区,拥有改革创新的发展基因、超大规模的教育体量、丰富多元的教育生态,这是教育研究的优秀样本。此次论坛聚焦基础教育和县域教育两个核心关键,相信一定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图片

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名誉校长刘彭芝作题为《教育的至臻之道:爱与尊重,因材施教》的主旨演讲。她围绕“爱与尊重:创造适合每个师生员工发展的教育”“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爱是自然流溢的奉献”和学生成长案例三个部分阐释了“教育的至臻之道”。其中,刘彭芝认为创新过程理念的关键在于不断地思考与寻找,不断地寻找与变通;在变通中寻求突破,在突破中形成决策。

图片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施一公在《科学报国,科教兴邦》的线上主旨演讲中,介绍了西湖大学的办学定位、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新路径、评价改革新标杆等,分享如何通过创办一所新型体制机制的大学来彻底改变人才培养的环境。施一公表示,中国的“留学潮”“回归热”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发展进程,同时极大地造福于世界,“这颗由留学归国人员群体亲手种下、用心呵护的理想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成长为6岁的西湖大学,正在以实际行动给几代人的梦想一个答复。”

图片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创办首席教授、深圳零一学院创始院长郑泉水以《回归本源的教育——数智时代成长的“第二通道”》为题作主旨演讲。他从“教育的时代大转折”以及第二通道“内生动力”和“体制创新”方面内容做阐释,提到过去200年教育的逻辑和需求,是“知识就是力量”和技能训练,呈现出规模化特质,数智时代的未来“社会”,可能会加速三个主要阶层的分化——创新者、智能机器人、被技术淘汰的“边缘人”弱势群体。

图片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主任邓宏魁在《逆转生命时钟,触摸再生之门——化学重编程》的线上主旨演讲中,结合科研经历提出做创新研究的关键:一是基于好奇心的自我驱动与独立思考的能力;二是打破思维定势,发散思维;三是跨学科知识的交叉应用;四是持之以恒的毅力。同时,他提出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培养能够在实践中解决重大问题的人才。

图片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院长、评价研究中心主任周光礼发布了《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框架》的报告,他从使命愿景、政策框架、行动蓝图三个方面梳理了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素,其中“行动蓝图”包括:注重育人主体的多样性,推进家校社协同共育;注重教学内容的连贯性,推进多学段整体谋划;注重教育评价的科学性,推进育考评有效衔接;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性,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注重教育改革的整体性,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注重资源配置的均衡性,推进供求关系动态适配。

图片

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曦在《奋力从教育大区向教育强区迈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宝安实践》的报告中,介绍了宝安区的基本情况,新时代宝安教育的基本特点、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迫切性、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宝安实践。

图片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党委书记易国栋在主题发言《创新素养和报国情怀是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根魂》中,介绍了个性化的课程设计和弹性的教学管理的学校经验,强调在注重培养学生知识基础与学术能力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交往表达、心理品质、批判性思维等素养与能力,同时要整合课程资源,将学校教育教学与社会实践、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将学习与真实世界紧密连接。

图片

深圳中学校长朱华伟在主题发言《多元融合的高中科学教育探索与实践》中围绕构建多元一体科学教育课程模式、搭建智慧融合科学教育创想平台、多维深度赋能全体学生科学成长三个方面,结合学校实践案例阐释。

图片

上海中学校长冯志刚在主题发言《大学与中学合作培育资优生学术素养的“导师制计划”实践》中,介绍了2014年以来上海中学与复旦大学三次签约、合作实施的“复旦大学——上海中学学术兴趣与素养培育的导师制计划”,提出并践行了以学术素养培育来提升资优生教学质量的观念,着眼于国家发展需要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

图片

人大附中暨联合总校党委书记、人大附中校长刘小惠在主题发言《人大附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中,回顾了我国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历史发展历程,从“立德为先:培育学生理想信念、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课程筑基:持续迭代升级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个性的发展”“教学求变:多样态教与学助力学生创新素养培养”“成长护航:‘体质健康+心理辅导+生涯规划’齐保障”“以评促学:将教育评价变为学生发展的‘赋能棒’”“师资助力:强国先强教,强教先强师”等方面作分享。

图片

宝安中学(集团)党委书记、校长袁卫星在主题发言《办有灵魂的教育,育有底气的新人》中,从“让生命回归教育的主场”“将学生变回读书郎”“把学校建成未来学习中心”三个维度分享了宝安中学的办学实践,提出办好学校要注重学习性质量、发展性质量、生命性质量的评价维度。

图片

本次论坛汇聚众智,充分展现了深圳改革创新的发展基因及丰富多元的教育生态,对探索湾区时代的基础教育具有典型意义。随着深中通道开通,大湾区格局的快速形成,前海这一改革平台也正成为教育创新与研究的更大舞台,赋予了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宝贵机遇和广阔空间,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教育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采写:奥一新闻记者任贺

编辑:任贺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