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4日,“三联学术论坛:全球巨变与中国经济的未来”在三联韬奋书店(美术馆店)二层活动区举行。杜克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高柏、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姚洋、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封凯栋围绕《把脉:全球巨变与中国经济》一书展开了深入探讨,对话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雷少华主持。
由美国杜克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高柏撰著《把脉:全球巨变与中国经济》近日由三联书店出版。该书着眼于当下世界经济秩序的变化、中国国内的政经形势,以及二者间的互动,并且从中国出发,以百年为尺,在中国深度融入世界的今天,探讨今日的挑战与此前历史经验的共性,追索可为今日借鉴之药方。
活动现场。
打通福利国家建设的任督二脉
在学术论坛上,高柏教授阐述了《把脉:全球巨变与中国经济》一书的理论框架。他强调,当前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这一变局由三个历史长周期的同频共振构成:全球化的钟摆运动、霸权更迭周期以及科技革命。
所谓“全球化的钟摆运动”是指发达国家公共政策范式在释放市场力量和保护社会之间的来回摆动。例如,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1870年至1914年是释放市场力量阶段,19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至1970年是保护社会阶段。“用一句简单化概括就是,是否支持资本、商品、技术、人的自由流动,上升期支持范式都是支持发展,保护社会阶段在很大程度上在限制这个发展。”
关于霸权更迭周期,高柏认为,每当有一个新霸权确立国际经济秩序的时候,最初总是生产和贸易的扩张,最后变成贸易和财政金融扩张,一旦进入财政金融扩张,导致全球层面的资本主义危机就是时间的问题。
他强调科技革命对全球格局的影响,指出工业革命催生了众多大概念,如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等。他认为,“进入人工智能的时代,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将像工业革命一样,在未来的21世纪会彻底改变世界上各国的政治、经济体制。”
杜克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高柏。
关于中国未来的发展,高柏认为一方面需要“休养生息”,一方面需要“强筋壮骨”。他提出“强筋壮骨”的“产业政策-竞争优势”的六力模型,强调下一步如何利用全球南方的大市场支持中国的出口,是许多学者应该研究的题目。“休养生息”则需要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把居民的消费作为国内循环主要的支撑点。
在高柏看来,中国应加强福利国家建设。所谓福利国家的基本逻辑是尽量减少人们在经济生活中的各种风险,让老百姓敢于消费,促进需求。“发达国家之所以长期在世界上占有统治地位,其中一方面的原因就是他们在全球化钟摆运动向两个方向转的时候,都发展出了相应的制度。在释放市场力量全球化上升期发展出一系列的市场制度,转向保护社会后又发展出福利国家。反观中国,我们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里发展出强大的市场制度,现在已经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我的结论是我们现在必须进行一次历史性的补课,打通福利国家的内循环模式的任督二脉。”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姚洋。
姚洋教授同意高柏教授关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判断,并强调中国已经到了让老百姓稍微放松的时代。他认为,中国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越了除美国之外很多国家,从技术进步的角度来说美国之后就是中国,德国、日本这些国家排在第三个阵营。但他也指出,大国之间的竞争造成中国觉得搞消费和技术进步之间有一个选择,要是多搞了消费,多搞了福利,在技术进步方面可能投入就没那么高了。他说:“所以我估计短期来看,中国很难真正转到高老师所希望的福利国家的建设上。”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封凯栋。
封凯栋副教授认为,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型国家的桂冠可能保不住,因为中国已经从跟跑、并跑到了领跑阶段,这对学者和政策制定者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他指出,当我们寻找中国的发展出路的时候,不管是从经济逻辑还是军事安全逻辑还是其他方面的逻辑上讲,它必定需要一套逻辑上的闭环,而不能纯粹说撒钱就好。因为只有有了一套逻辑,才能对投入产出的效果和结构做有效的结构性布置、过程性的控制以及效果的考量。所以从这个角度讲高柏老师提供的框架还可以给我们提供更多有价值的贡献。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内在逻辑
《把脉:全球巨变与中国经济》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编聚焦巨变中的世界秩序,探讨全球化逆转和霸权更迭的因果机制,以及所引起的国际金融与国际贸易秩序中的深刻变化。
作者化用波兰尼对资本主义在释放市场力量与社会保护的两端呈钟摆式摆动的讨论,将其概念化为全球化钟摆运动,指出全球化并不是线性的。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2008年,全球化处于扩张期,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兴起,全球贸易和生产扩张,这带动了众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财政和金融的扩张,致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内部都产生了全球化的受损阶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在全球化出现危机,人们期待政府提供社会保护时,政策范式的沿用反而使得矛盾更加突出,进而加速了全球化逆转的进程。
世界经济秩序方面,书中聚焦以美元为关键货币、美国霸权主导下的国际金融和贸易体系的变化。在冷战的特殊条件下,美国为得到盟国在军事和政治上的支持,一度对盟国开放市场,却允许盟国对美国出口的产品实行贸易保护主义,这促成美国产业的空心化,反而削弱了美国主导的战后金融和贸易秩序。近年,在俄乌危机爆发后,全球南方国家纷纷出现对西方主导的金融秩序去风险行为,美元本位制势必得到削弱,呼之欲出的金砖货币将给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改革提供新的可能性。
在国际秩序变化的背景下,书中进一步讨论中国与国际贸易秩序的关系,分析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贸易冲突发展的原因和过程。在国家层面,国际贸易的本质是综合利益的交换。在国家之间的综合利益发生较大变化时,矛盾与冲突不可避免。在这个过程中,对变化中的利益结构的认知非常重要,及时调整贸易利益分配,找到新的利益均衡点是当务之急。
当代中国的经济转型课题
在日趋激烈的新的外部环境中,逆全球化在进一步加剧,全球化逆转往往带来国际经济秩序的崩溃,加之科技革命的出现,带来既存霸权国家的地位被削弱、对既有组织形式的颠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得到重新界定、确立制造业国际竞争的游戏规则,这一系列变化给中国制造业带来极其深刻的挑战。
在此基础上,作者对中国经济所“把”之“脉”包括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休养生息”,即着力解决国内解决资源配置与分配方面的问题,以及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以向内循环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另一个方向是“强筋壮骨”,则指产业升级换代,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发挥后发优势,借助产业政策,跨越传统制造业的发展阶段,打造高新技术产业,打造中国的竞争优势。在此,作者在新结构经济学、波特竞争优势菱形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产业政策-竞争优势”六力模型,讨论在经济体层面,政府如何通过产业政策加强一个经济体内的企业或产业相对于其他经济体内的企业或产业的竞争优势,并以中国政府如何发展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和电动汽车等高新技术产业为范例展开分析。
展望中国经济的未来
值得关注的是,全书提出一个理解国际经济秩序与一国政治经济事务的理论框架。这一框架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全球化钟摆运动、霸权更迭和科技革命三大历史长周期的分析,二是国际政治经济学关于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体系变化的分析,三是比较政治经济学关于一国经济体制的类型及其内部的制度逻辑如何影响该国应对外部环境巨变的分析。这里的三个层面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双向的,既照顾到了宏观格局,又涉及微观事项。
以这一框架看当代,书中提出,中国的国家建设亟须一次历史性补课,对改革开放以来渗透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的效率至上原则做出重要修正,发展能在逆全球化时代各种严峻的挑战面前以公平公正为原则有效保护社会的福利国家,更关键的是彻底打通福利国家与以内循环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之间的任督二脉,让前者成为支撑后者运行的基础。能否完成这个历史使命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本世纪中国式社会主义能否应对自由资本主义的挑战,也将决定中国的市场经济能否避免走计划经济的回头路。
高柏,1950年代生人,恢复高考后考入北大,1986年留美,1994年在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系取得博士学位,后供职于美国杜克大学社会学系至今。作者虽然在国外多年,但一直有一颗“中国心”。近年,高柏在紧密追踪国际秩序变化的同时,着重关注中国国内经济发展,侧重产业政策和高新技术产业。《把脉:全球巨变与中国经济》一书的核心框架,是高柏积三十余年之功,对现实问题研究不断总结、爬梳、建构、反刍而形成的。
采写:南都记者 黄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