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与科技部联合公布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24年政策试点“揭榜挂帅”入围单位名单。广州市实施的科技创新领域“补改投”试点,作为珠三角自主创新示范区先研后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代表成功揭榜。
资料显示,自2009年国务院批复同意中关村建设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来,至2024年底全国共批复23家国家自创区,涉及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0个城市,覆盖66个国家高新区,历经15年的实践探索,国家自创区在政策体系、体制机制及行政管理方面大胆探索适应本地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需求的改革举措,出台各类政策近1000项,取得诸多成效。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和科技部办公厅联合公布通知,为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好发挥先行先试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科技部组织开展自创区政策试点“揭榜挂帅”工作。经专家论证和遴选,确定了自创区政策试点“揭榜挂帅”入围单位名单。
此次广州市实施的科技创新领域“补改投”试点,作为珠三角自主创新示范区先研后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代表成功揭榜。据悉,传统的财政拨款方式,往往存在效益不高、资金监管难等问题。“补改投”是一种创新型财政支持模式,通过“补改投”,财政资金以投资形式注入投资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和导向作用,构建良性循环,实现财政资金的保值增值和产业扶持的目标。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2024年4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广州市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若干措施》中提到了“补改投”试点应用,在第二条“支持重大科技成果落地产业化”中指出,鼓励在穗企业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颠覆性技术重点项目、国家科技奖项目等落地转化和产业化,对实现落地转化的项目,按“补改投”方式最高给予1000万元支持。
据了解,“补改投”模式将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从研发端扩展到成果转化端甚至产业端全链条,打通成果转化环节,促进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通过与试点平台协议约定投资额度,利用市场化运作机制,对其孵化、招引和培育的,有前景的创业项目进行投资。直面科技成果转化的真问题,助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同时,在“补改投”模式下,政府引导基金通过股权投资进入企业,依托基金管理人按照市场化方式遴选项目,随着企业的发展和成熟,实现退出并收回投资。这些收回的资金,又能继续投入到新的项目中,从而确保基金持续滚动和可持续发展。
据悉,广州市科技局围绕全市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首批遴选若干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启动科研经费“补改投”改革。试点将分类确定“补改投”具体运作模式,尽快形成成熟高效的模式并积极复制推广,不断完善财政资金实施股权投资机制,优化科技创新财政资源分配管理,持续探索形成财政资金促进科技创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方法。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徐劲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