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科学教育是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强调要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科学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广东省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由省教育厅等十七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实施措施》,明确了工作目标、重点任务,积极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学校主阵地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
不过,对标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科技创新强省、人才强省的目标要求,广东省科学教育还存在着薄弱环节,亟待补强。
在今年的广东省两会上,多个民主党派省委会将提交的集体提案,均关注到科学教育这一议题。比如,民盟广东省委会的《关于提升广东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的建议》、民革广东省委会的《关于高校赋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建议》、民进广东省委会的《关于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提案》。
教育资源配置有待优化 社会资源参与科学教育机制尚待完善
随着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广东省科学教育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中小学科学教育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提案《关于提升广东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的建议》就指出,当前教育资源配置有待优化、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亟待改进、社会资源参与科学教育机制尚待完善。其中,与珠三角地区的城区中小学相比,农村地区及粤东粤西粤北的中小学存在科学实验室不足、科学设备仪器配备不齐全等较大差距。部分学校即使配备有基本的实验器材,但是利用率低,实验课开课率不高,导致学生缺乏科学实验,影响了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学历水平、专职教师数量上,城区学校教师远高于农村学校,珠三角地区远高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在对科学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教研水平上,城区示范学校又远高于其他普通学校。
提案《关于高校赋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建议》也提到,除了科学教育资源存在地域差异之外,科学教育实践教学有待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目前参与科学实验和实践活动的机会有限。虽然有一些学校尝试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但这些活动往往局限于少数学生,且与学生日常生活和实际需求脱节。缺乏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学会(协会、研究会)、企业的实验室开放参观学习和科研实践机会,实践教学的实施程度不强。
提案《关于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提案》还指出,家校社协同联动机制的保障缺位。高质量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共同配合。当前家校社协同联动机制尚未有效建立,科研人员和科研机构参与的激励机制和长效机制仍未建立,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缺乏切实可行的鼓励政策和规范性的参与渠道,家庭中开展科学教育缺乏必要的指导和资源支持。
强化教育资源统筹分配 构建“大科学教育”新格局
《关于提升广东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的建议》中提到,建议强化教育资源统筹分配。用好当前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粤东粤西粤北及农村地区中小学科学实验室建设和科学教育教学设备置换更新;建立区域内科学实验室和设备、校园科学馆的共享机制,提高资源利用率,避免资源浪费。以盘活区域内科学教育师资存量为主,通过“校内转岗、区域培训、校外众筹”等方式充实、优化科学教师队伍,确保欠发达地区小学至少有1名具有理工科背景的科学教师,缩小城乡教师之间的差距。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以专兼职结合的方式配备科学副校长、科技辅导员。将科学及相关学科教学装备配置标准、任科专职教师要求、学校实验课开设情况等纳入日常教育督导,保证学生在科学课上进行分组实验,确保科学课程课时足额开设。
高校是集教育、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于一身,是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关于高校赋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建议》提到,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科学教育体系设计和布局,以及注重包括高校在内的多主体协同,构建“大科学教育”的新格局。鼓励和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激励机制,引导科研工作者研究和参与粤东西北等欠发达地区中小学科学教育,让该地区学生通过与科研工作者、科技一线研究人员等面对面直接进行交流。通过开展主题科普讲座,建立学生对科学认识的具象化和生动化,引导学生探索科学的奥秘,激发学生从事科研的热情。通过加强欠发达地区中小学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备,推进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深度融合。采用高校科学教育专家“ 线上+” 模式,遴选前沿科普主题、制作前沿科普视频,开展学生科普活动,拓展科学教育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激发青少年探索科学热情,全力助推提升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
《关于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提案》建议,建设具有南岭特色的科学教育支持体系。比如,由省教育厅发起成立粤港澳地区科学教育大联盟,定期举行专题研讨活动,推动粤港澳地区科学教育改革与发展。街道和乡镇定期组织科学讲座、工作坊和科普展览,将科普活动与文化艺术、体育活动结合起来,提高科普活动的吸引力和参与度。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省市共建一批科普教育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定期举办粤港澳地区青少年科技创客节,举办创客项目竞赛和科学教育研讨活动,激发青少年对科学探究的兴趣。鼓励大众媒体积极开展科普教育,把科普教育与流行文化、热点事件结合起来,确保科普内容的时效性和趣味性,提高全民科学素养。
采写:南都记者 孙小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