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开院韦福雷: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大湾区优势明显

南方都市报APP • 湾财社
原创2025-01-15 17:58
图片

2024年已悄然走过,回首这一年,中国经济稳健前行,政策领航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步入2025年,高层会议确定了三个关键指引: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在开年之际,南都湾财社积极响应中央的会议精神,推出《前瞻2025·读懂经济新风向》系列专访,对话券商首席、经济学家、智库专家等各界大咖,从赛道解读、投资风向、市场新潜力等多元角度出发,前瞻2025经济新风向,洞悉时代发展的新机遇。

展望2025年,大力提振信心,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依然是当前的重点。以新质生产力驱动高质量发展,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则肩负着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任。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财税贸易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韦福雷在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大湾区新质生产力在实施落地的过程中,具有研发投入比重高、智能化水平高和绿色化发展的典型特征,在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方面具备显著优势。

培育新质生产力,大湾区是全国创新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南都湾财社:韦主任,您长期在国家高端智库综开院工作,经常深入一线调研,撰写智库报告。从研究员的角度观察,过去的2024年,新质生产力在大湾区有哪些发展、变化和转型?

韦福雷:第一,大湾区是全国创新最活跃的区域之一。从研发投入上看,大湾区研发的投入强度已经超过了3%。《2023年广东省科技经费投入公报》的数据显示,深圳2023年的研发强度投入已经超过了6%,已经远超很多发达国家。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深圳、香港、广州的科技集群已连续5年位居全球第二位。


第二,以深圳、广州、香港为核心的大湾区已经形成了较完善的创新生态链。2024 年,大湾区持续推进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以及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的创新平台。如今,大湾区已经基本上实现了从基础创新到技术攻关、成果转化、金融支持和人才支撑的全链条创新体系,能够快速推动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究成果实现产业化。


第三,代表新质生产力的产业集群表现亮眼。首先就是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加速。从大湾区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的发展趋势来看,原来以ICT产业为基础的一系列传统产业也在加速转型。其次,从战略性新兴产业来看,大湾区的发展规模、速度和质量在全国也是占有一席之地的。比如,深圳创新产业占整个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已经超过了40%,广州也超过了30%。可以说,这体现了大湾区产业聚集群的高质量发展。

第四,是商业模式的创新。2024年召开的第26届高交会,创新地采用了‌GOCO(Government Owned, Contractor Operated)‌模式,即展会仍是政府来主导,但它是由承包人管理使用。经过了26年的发展,高交会也在尝试回归市场化,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共发布4000多项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成果,并且实现了首发经济通过展会展示的良好效果。

新质生产力看湾区,重研发、智能化水平高、绿色化发展

南都湾财社: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从您了解的实践案例来看,如何做好新质生产力在千行百业中的落地和转化?

韦福雷:从调研中的企业案例来看,大湾区新质生产力在实施落地的过程中具有以下典型表现:一是企业的研发投入比重高,二是智能化水平高,三是绿色化发展。

而在服务业领域,新质生产力也在迎合新一代消费者的情绪价值。比如深圳宝安企业打造的奶龙IP,进行多行业联名的企业消费模式。通过IP,消费者的情绪价值得到回应,可以实现商品的价值增值,这在千行百业当中也是一个非常好新质生产力实践。

此外,大湾区的很多企业也在积极地拥抱AI。比如人形机器人,大湾区已经具备了良好的产业链基础,在AI的新风口能很快抓住机遇,并把它形成产业。

南都湾财社: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明确了2025年要抓好的九项重点任务。深圳作为“双区”建设的主阵地,在您看来,在哪些方面要发挥关键的引领作用?

韦福雷:首先是提振消费。2024年,深圳等城市已在推进新能源汽车的以旧换新。政府也出台了很多政策刺激消费。值得一提的是,澳人北上、港人北上消费成为热潮,预计2025年这种互动会更加深化。

第二,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大湾区具备科技创新平台、人才,以及丰富的产业应用场景。来,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核心技术的攻关。
第三,引领经济体制改革。在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先导区,在全国经济改革方面进行新的探索。

第四,统筹乡村振兴,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通过“百千万工程”,推动广大新农村的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第五,绿色低碳发展。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态势下,出口产品的碳足迹要求越来越严。大湾区的企业已率先制定了相关标准、认证机制等,具有示范意义。

未来产业与区域协同,激发新潜力、新动能

南都湾财社:对于深圳产业的转型升级,据您的观察,目前处于怎样的阶段?呈现哪些新变化、新特征?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点在哪些方面?哪些行业的发展潜力值得期待?

韦福雷:目前,深圳的产业转型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这实际上也代表了新质生产力的转型方向,深圳的产业转型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产业结构的高端化。深圳的先进制造业占比已经超过了67%;第二是创新驱动显著,从深圳的产业发展来看的话,无论是战新产业还是未来产业,最核心的是依靠研发人才等智力资本;第三是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在AI和大数据的推动下,相关企业和产业的智能化转型也在加快;第四是集群化加速。以新能源汽车、储能、机器人等为代表的产业,正在加速地集聚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呈现出规模化发展的态势。

再从发展的机遇点来看,在新一轮的产业政策支持和新质生产力的加持下,未来产业的发展有更大的市场需求。同时,区域的协同发展也会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南都湾财社:展望2025年开局,对于湾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您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韦福雷:首先,坚持创新驱动,转化科研成果。在目前的发展阶段,很多产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无人区。未来的发展要依靠自身基础性、原创性的成果;

第二,加快产业的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提升发展的效率和质量。这是在当前AI和数字化的大背景下,企业必须要走的路径。

第三,促进产业的升级与融合,特别是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未来,大湾区需要加快发展专业性的服务业,推进其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从而加快推进新兴产业的高端化发展,探索未来产业的新场景应用,并根据现实需求进行迭代。

第四,“不出海就出局”,积极拓展海外的市场机会和发展空间。2025年,布局海外市场是非常重要的方向,进一步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抱团走出去。第五,贯彻绿色低碳发展和“双碳”战略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更好地推动产品走出去,就必须强化自己的内功,做好绿色低碳转型,降低产品生产过程的碳足迹,为未来的发展扫清障碍。

策划:王莹

统筹:李颖

执行统筹:邱墨山

编辑统筹:刘耀宁

采写:南都湾财社 记者 程洋 严兆鑫 实习生 张心怡

出镜:严兆鑫

剪辑:叶浩程

设计:尹洁琳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湾财开年特辑 | 前瞻2025·读懂经济新风向

2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