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省长王伟中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要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深化高水平医院建设,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做细做实县域医共体。同时,“提升县域医疗服务水平和完善居民医保激励机制”也被列入2025年广东省十件民生实事。
广东优势医疗资源长期集中在珠三角地区。近年来,广东通过统筹配置医疗资源,不断缓解医疗卫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尤其是在全省大力推动“百千万工程”背景下,更是不断加大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的力度。然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仍是健康广东建设的一块短板。
南都记者发现,在今年的广东省两会上,“基层医疗”成为多位代表委员热议的关键词,还被写入了多份提案中。
重视村级卫生站建设,
补齐基层医疗机构短板,实现全民健康
民盟广东省委会提交了一份“关于在‘百千万工程’中推进我省基层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集体提案。广东省政府参事、民盟广东省委会健康卫生委员会主任、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教授汪华侨是该提案的执笔人之一。
广东省政府参事、民盟广东省委会健康卫生委员会主任、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教授汪华侨。受访者供图
汪华侨表示,他们在民盟广东省委会专题调研中发现,当前,基层医疗存在的问题是实现广东省全民健康的短板,表现在运转经费面临困难、村卫生站现状与强基层目标差距较大、基层医疗机构推进医养结合服务水平不高等方面。
对此,提案中建议,可适当提高基层定点医疗卫生机构月度预结算预拨付比例,持续健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综合保障机制,加强医保基金分配向基层倾斜;加大省级统筹与补助力度。
在夯实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基础方面,建议强化镇级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枢纽作用,提升村卫生室(站)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深化医疗卫生对口帮扶机制,健全乡村医生培养和培训制度。同时,还应继续优化基层病种和基层药品目录,推动二、三级医院用药目录中的慢性病、常见病药品向基层医疗机构下沉。
提案还建议,要助推基层医疗机构在医养结合服务方面高质量发展。建立医养结合机构分级分类标准体系,开展分级分类评价评定,加快从业人员队伍规范化建设。搭建统一的医养结合双向转诊信息平台,推动医养结合、医疗保障和长期护理保险的协同发展。
利用互联网医院、5G、AI等技术
赋能基层医疗发展
1月15日上午,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首场“代表通道”集体采访。广东省人大代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张弩分享了一组数据,广东每千人床位数4.95、医生数2.83、护士数3.55,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张弩认为,通过设施上的扩容、人才上的扩容,可以助力解决优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此外,他还着重提出通过互联网医院、5G技术、AI医疗等新型服务赋能基层医疗发展。
广东省人大代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张弩。 南都记者冯宙锋摄
张弩介绍,茂名高州距离广州约400公里,但两地已经可以利用5G网络开展远程手术。高州市人民医院医生在当地线下主刀,中山一院专家团队在广州根据实景展示线上指导,这样的手术场景几乎每周都在广州和高州上演。
2024年底,国家卫健委印发了《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张弩表示,随着AI在卫生健康领域的进一步铺开,广东人民群众将体验到更丰富、更便捷、更精准的“零距离”优质医疗服务。
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加强“三医”联动改革政策赋能
当前,广东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下称“医共体”)数量已达到 81 个,覆盖了65个县(市、区)。大部分医共体正逐步实现行政、人员、财务、质量、药械、信息等六个方面的统一管理,综合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县域内住院率和基层就诊率不断提高,形成了良好的分级诊疗新局面。但从整体来看,广东省医共体建设仍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工作短板。在全省57个县(市)中,仍有 8 个县县域住院率低于 70%。
1月16日上午,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省政协常委、广东药科大学副校长黎锦城代表农工党广东省委员会发言。他建议,加强“三医”联动改革政策赋能,强化政府在医改中的主导作用,明确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推动政策设计同向而行,部门联动形成合力。
省政协常委、广东药科大学副校长黎锦城。受访者供图
支持薄弱县建设医共体高质量发展综合试验区,争创三甲医院,提高县域住院率。实施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重点提升基层医务人员对慢性病、常见病诊疗服务能力和健康管理能力。
提案同样也提到了建议数字技术赋能基层医疗的内容。提案认为,当前,居民健康数据沉积、数据应用场景偏窄,在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方面应用不充足,可以逐步扩大医疗机构信息共享范围,提升“数字医共体”的支撑效能。同时,省级层面可以为推广AI辅助诊断系统提供政策支持和操作指南,运用AI辅助问诊、诊断、读片、审方等场景,有效提升基层诊疗能力。
从履职经验出发,
建言粤北民族地区县域医疗发展
2024年10月,由广东省政协民族宗教委、广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联合发起,连南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牵头的“行走新动力”公益医疗项目开始运营,计划到2026年为符合条件的连南地区终末期关节患者施行100例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截至2025年1月,广东省政协委员、民革中山大学基层委副主委、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关节外科副主任许杰已累计为连南当地10余名关节炎患者实施了免费关节置换手术,并联合相关科室专家团队培训当地医务人员,组建完善当地涵盖预防、手术治疗及康复治疗一体化服务的关节外科医护队伍。
许杰在“行走新动力”公益医疗项目启动仪式上发言。
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许杰撰写了关注清远连南瑶族自治县等粤北民族地区县域医疗服务水平提升的提案,从基层医疗队伍建设、民族医药产业发展等方面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建言献策。
参会期间,许杰与医卫界委员沟通讨论,提案得到了其他委员附议联名。许杰建议,通过以项目牵头,坚持“输血”“补血”“造血”相结合的形式,采用与省内先进医疗机构对接、共建“医生工作室”,打造“特色专科”等举措,逐步提升广东省医疗欠发达地区医疗服务能力,把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贯彻落实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的工作做细做实。
采写:南都记者 王诗琪 孙小鹏 通讯员 刘文琴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实干广东·开创新局:2025广东省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