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莫郅骅 广东作为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大省,“十三五”以来制定出台了多项政策,加快推进绿色渔业发展和绿色渔港建设。“广东在实现碧海蓝天更持久的同时,海洋牧场绿色发展的底色更足、空间广阔,条件极为优越。”时值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召开,广东省人大代表、广东省环境辐射监测中心副主任周睿东在向大会提交的《关于支持广东大力发展渔业“绿水模式”的建议》中表示。
近年来,广东在水产养殖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据统计,2024年1-7月,广东全省水产品总产量稳中有增,产量达493.12万吨,其中淡水产品产量245.8万吨,海水产品248.33万吨。
经过长期调研,周睿东注意到,广东绿色渔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挑战,例如养殖方式、设施、水域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升级,种业和水产品质量有待提高,尾水治理、排放压力较大,渔业科技实力仍需加强,产业链统筹规划不足、产业规模有待壮大等。
着眼于推动广东渔业产业向绿色、智能、高效方向迈进,周睿东建议广东大力发展渔业“绿水模式”,通过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推进养殖设施现代化、提升水产种业质量、加强养殖尾水和废弃物治理、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支持渔业保险发展、推动产业链资源融合和生态赋能,系统性推动广东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和海洋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一是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建议在沿海地区推广多营养层级立体养殖模式,如在养殖水域中同时养殖滤食性鱼类、贝类和藻类,实现生态平衡和资源循环利用。还可以在适宜地区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减少化肥与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二是推进养殖设施现代化。建议探索推广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实现养殖环境人为可控,养殖用水循环利用,生产过程机械化,生产管理程序化。同时,发展深水网箱养殖,提高养殖规模和抗风险能力,推动近海养殖向深远海转移。
三是提升水产种业质量。建议加强水产种苗繁育基地建设,提高种苗质量和供应能力。支持育繁推一体化水产种业联合体,培育推广优质、高效的水产新品种。同时,建立水产种质资源库,保护和利用传统优势品种,开展资源合理化利用,并建立健全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
四是加强养殖尾水和废弃物治理。建议指导养殖主体建设尾水处理设施,采用生物净化、物理过滤、化学处理等综合技术,确保尾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开展尾水水质监测,确保尾水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推广新材料环保浮球,支持养殖户开展网箱、浮球、浮阀等的环保改造,做好淘汰的泡沫浮球、木材、毛竹等废旧设施集中上岸处置。督促引导渔民加强垃圾收集,将垃圾转运至岸上处置。建设完善渔港污染防治设施,做好渔港环境清理整治和日常保洁。
五是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议继续完善水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和追溯体系,加大抽检覆盖率,实施水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质量可追溯”制度。还需要推广支持绿色渔药和禁用药物替代品研发,推进养殖全过程绿色投入。
六是支持渔业保险发展。建议逐步扩大政策性水产养殖保险覆盖面,增加实施地区和保险新品种,提高养殖户参保积极性。合理确定保费补贴规模和比例,确保补贴资金充足且及时拨付到位,调动养殖户及保险机构积极性。
七是推动产业链资源融合和生态赋能。建议确立市场端对绿色渔业的关键性牵引作用,着力打造生产、物流、加工、商贸、消费等环节衔接畅通的产业链,形成千亿级产业链和若干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同时,对渔业数据资源进行整合,构建渔业大数据平台,深化大数据在渔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创新应用。支持安全鲜活水产品产销对接示范单位创建,建立以电商、大型社区为依托的产销对接渠道。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实干广东·开创新局:2025广东省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