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IC报告:生成式AI产品用户规模达2.49亿人

南方都市报APP • 隐私护卫队课题组
原创2025-01-17 23:48

2024年是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1月1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5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称《报告》),揭示了这一年互联网行业发展不断开创新局面,在网民规模、互联网应用等多个方面取得的进展成果。

《报告》披露,截至2024年12月,我国有3.31亿人表示自己听说过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占整体人口的23.5%;而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用户规模达2.49亿人,占整体人口17.7%。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回答问题的用户最为广泛,使用率达77.6%,近一半比例用户将其作为办公助手,主要用于生成会议纪要、制作PPT等。

我国网民超1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78.6%

《报告》指出,2024年,我国互联网基础资源持续发展,5G、千兆光纤宽带网络建设有序推进,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延续较快增长的态势,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主要体现在互联网基础资源的发展和应用两方面。

截至2024年12月,我国IPv4地址数量为39239万个,IPv6地址数量为69148块/32,IPv6活跃用户数达8.22亿;我国域名总数为3302万个,其中“.CN”域名数量为2082万个;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达11.99亿个。从应用状况看,我国网站数量为446万个;网页数量为3994亿个,较2023年12月增长4.5%;截至2024年11月,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达3066亿GB,同比增长12%。

图片

《报告》提到,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的30年间,网民规模持续增长,网民结构日益协调,网民的数字素养与技能逐步提升。

从总体规模看,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08亿人,较2023年12月增长160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8.6%;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11.05亿人,较2023年12月增长1403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7%。

图片

聚焦城乡网民群体,截至2024年12月,我国城镇网民规模达7.95亿人,占网民整体的71.8%;农村网民规模达3.13亿人,占网民整体的28.2%;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85.3%,较2023年12月提升1.9个百分点;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65.6%。值得一提的是,非网民规模为3.01亿人,较2023年12月减少1608万人。

细化到网民结构和上网设备,《报告》披露,10-19岁、20-29岁、30-39岁和40-49岁网民占比分别为13.0%、13.1%、19.0%和17.1%;50岁及以上网民群体占比由2023年12月的32.5%提升至34.1%,互联网进一步向中老年群体渗透。

图片

我国网民使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电视和平板电脑上网的比例分别为 36.2%、32.0%、25.1%和30.8%;使用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家居设备和个人可穿戴设备上网的比例分别为10.7%、22.6%和23.8%,其中,使用智能网联汽车上网的网民规模达1.19亿人。

另外,在上网时间方面,我国网民的人均每周上网时长为28.7个小时。网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整体发展水平同步提升,至少熟练掌握任意一种受调查的数字素养与技能的网民占比达61.2%,较2023年12月提高7.1个百分点。

《报告》认为,2024年互联网在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文化产业等多个领域应用日趋深入,新业态、新场景不断涌现,推动实数融合不断走深向实。

总体来看,2024年我国各类互联网应用不断深化,用户规模持续增长。其中,网络文学、网上外卖、网络支付和在线旅行预订的用户规模增长最快,较2023年12月分别增长5474万人、4777万人、7505万人和3935万人,增长率分别为10.5%、8.8%、7.9%和7.7%。

793x513_678a72b950838.png


图片

具体而言,从基础工具类应用情况看,截至2024年12月,我国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10.81亿人,较2023年12月增长2170万人,占网民整体的97.6%;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8.78亿人,较2023年12月增长5112万人;线上办公用户规模达5.70亿人,较2023年12月增长3342万人,占网民整体的51.5%。

在商务交易类应用方面,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9.74亿人;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10.29亿人;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5.92亿人。在文旅娱乐类应用方面,在线旅行预订用户规模达5.48亿人;网络视频用户规模为10.70 亿人,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10.40亿人,占网民整体的93.8%;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8.33亿人;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5.75亿人。另外,公共服务类应用方面,网约车用户规模达5.39亿人,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达4.18亿人。

3.31亿人听说过生成式AI产品,2.49亿人用过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技术。《报告》指出,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相关产业的发展成果已经得到初步体现。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共302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在国家网信办完成备案,其中2024年新增238款备案。

从用户使用情况看,截至2024年12月,我国有3.31亿人表示自己听说过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占整体人口的23.5%;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用户规模达2.49亿人,占整体人口17.7%。不同年龄、学历网民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使用情况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从年龄来看,20-29岁网民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比例最高,达到41.5%;其次为30-39岁网民,比例为23.9%;6-19岁网民也达到21.1%。从学历来看,大专及以上学历网民对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使用率明显较高,达到47.0%;大专以下学历网民的使用率则为 12.6%。

图片

《报告》还披露,经调查发现,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回答问题的用户最为广泛,使用率达77.6%;将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作为自己的办公助手的用户比例为45.5%,主要用于生成会议纪要、制作PPT等。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多模态大模型在2024年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使用这类产品生成图片、视频,占比为31.0%。

图片

生成式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情况如何?《报告》总结了四方面特点。

一是政策引导方面,兼顾发展与安全成为政策制定的核心方向。《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 版)》《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在年内相继发布。同时,地方政府也积极制定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和优惠措施,争相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数据显示,仅2024年前三个季度,全国就有9个省级行政区发布了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行动计划或措施文件。

二是融资环境方面,充沛的资金支持为产业腾飞插上翅膀。数据显示,2024 年前三个季度,我国共发生504起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投融资事件,合计金额约 812亿元。其中,北京的人工智能相关投资金额高达436亿元,占比达53.7%。据全国组织机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服务中心统计,2024年上半年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同比增长35.65%。

三是企业分布方面,一线城市成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的领头羊。截至2024年12月,北京、上海、广东三省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备案产品数量占比分别达到34.8%、19.9%和10.6%;浙江和江苏两省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备案产品数量占比也明显较高,分别为8.6%和6.6%。

四是应用场景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扎实推进,具体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对内容创作领域影响巨大,文艺创作、网络营销、软件工程等领域已经将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日常工作的主要工具之一。其次是智能交互领域已涌现出大量相关产品;再者是对科学探索领域的积极作用正在日益体现,通过快速生成假设和实验设计,为科研人员提供广泛的研究思路;另外是在工业生产领域的应用潜力正得到积极探索,通过对传统产业生产制造全流程、全要素、各环节的赋能改造,实现提质增效和降本降耗。

采写:南都记者 樊文扬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樊文扬3515W
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