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首个生态领域协同立法实施 中山珠海协同保护前山河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中山
原创2025-01-22 17:32

联合珠海立法保护前山河、视察监督“百千万工程”落实情况、加强代表履职能力建设……新年伊始,回顾中山市人大常委会2024年履职足迹发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正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图片

为社会治理注入法治力量  

2025年1月1日起,广东省首个生态领域协同立法——《中山市前山河流域协同保护规定》《珠海市前山河流域协同保护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实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区域协同立法”。在省人大常委会指导下,去年中山、珠海两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协同立法工作方案,拟定了调研协同、制度协同、审议进度协同的工作节奏,高质量推进前山河流域协同立法工作。

中山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协同立法坚持选题“小切口”,围绕区域共同发展目标,打破了行政区域壁垒,将两市在实践中形成的有效经验上升为法规制度,解决前山河流域跨区域治理问题,为大湾区协同立法,尤其流域协同立法,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发挥监督职能服务中心大局  

2024年12月上旬,中山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居住在中山的11名省人大代表前往小榄镇调研“百千万工程”情况。来到永宁社区孖蒙涌,阳光照射下的水面波光粼粼,两岸的三角梅开得正旺。

省人大代表李毅观察后感叹道:“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推进,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榄镇永宁社区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成效显著。”

自去年初,中山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将《关于聚焦“强、美、治”目标,推进“百千万工程”的议案》确定为大会“一号议案”以来,中山市人大常委会多次组织中山各级人大代表开展履职活动,聚焦产业发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等“百千万工程”重点工作,以视察监督等形式,助推“百千万工程”落地落实。在监督推动下,“一号议案”确定的8项主要任务已基本完成,中山“经济强 城乡美 社会治”蓝图一步步变成实景画。  

代表履职为发展建言献策  

发挥代表作用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是做好人大工作的重要基础。

中山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有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中山人大建好、用好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平台和载体,以推进香山号人大代表直通车建设为抓手,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和工作融合。

过去的一年,中山人大坚持代表建议“提、办、督、激”全流程闭环推进,通过重点督办、归口督办、协同督办等方式提高代表建议的办理质效。据悉,中山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共收到代表建议221件,闭会期间收到代表建议53件,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到100%。另一方面,建立“人大+镇街+部门+代表”的四方现场联动处理机制,提高建议的办理效率。有效推动停工6年之久的南三公路(三角至黄圃段)二期工程于2024年4月18日正式复工,有效解决困扰群众和企业交通出行的老大难问题,助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采写:记者 吕婧 侯玉晓

编辑:吕婧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