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佛山市南海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南海区区长王勇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2024年南海区的发展成就,并对2025年的工作作出部署。
报告称,2024年,南海区聚精会神抓改革、促转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人文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大地艺术节、“龙超”“墟游记”等品牌活动持续火爆,全年接待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2%、36%。工业投资高位增长,近3年工业投资先后突破300亿元、400亿元、500亿元大关,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从20%上升至44%。此外,“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民生事业均衡发展实现新突破,营商环境和行政效率得到广泛认可。
报告指出,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南海的关键之年。南海区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以“百千万工程”牵引城产人文高质量融合发展,强化科技、人文双轮驱动,建设“岭南山水、智造重镇、文化福地、改革先锋”,奋力打造人文经济示范区。
南海区202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为实现上述目标,南海区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保持高质量发展战略定力,力促产业集群的实力更强
保持主导产业优势,打造湾区智造重镇。壮大2个千亿级、17个百亿级制造业集群,推动“3+3”新型产业集群加快聚链成势,培育电力设备智造千亿产业集群。加快建设湾区人工智能集聚地先行启动区;推出10个深度链接制造业的人工智能产品或模块,发布20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推动80%以上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数智化转型。
坚持人才第一资源,推进全面创新的动力更足
新增创新联合体10个、“揭榜挂帅”项目15个,促成高校科技成果在南海转化50项以上,重点打造2-3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年新增人才团队超100个。
扩大人文经济新领域,带动都市消费的能级更高
扎实运营好文化事业五大场馆,建设好文化产业八大街区;深入开展“艺企同行”,举办“寻找最具人文精神企业家”活动。建设湾区演艺新高地,打造三大演艺消费核心区;建设湾区文商旅消费新高地,打造千灯湖中轴文旅商贸集聚区。推动氢能游艇、鹿尔花园等项目尽快投产。打响“西樵山文化”品牌,实施“墟游记”品牌塑造计划。
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强化招商引资的支撑更硬
强化“场景招商”,探索“市场+资源+应用场景”招商新模式。实施“南商回归计划”,推动一批优质项目回归南海;探索以“五代”新模式建设小微科创企业园;全年供应产业用地6000亩以上。
全方位开放拓市场,支持企业出海的空间更大
主动拥抱环珠江口“黄金内湾”;主动加快融入深圳产业链、创新链;积极链接香港、澳门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协同推动专业市场转型升级;瞄准中东、东南亚等区域大力布局制造基地、贸易基地、海外仓。
支持国际快件清关中心建设;推动RCEP等优惠贸易协定措施惠及更多企业。建设总部经济集聚区;打造一批总部型企业;聚焦“三高四新”和区内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引进区外企业到南海设立综合型总部、区域型总部或功能型总部推广“电力预装共享”“临永结合”等供电服务。
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快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格局更优
加快谋划和推进地铁2号线南海段、有轨电车里水示范段等轨道交通项目;加快20个千亩产业社区连片改造,新增整理连片产业用地5000亩以上,新增耕地2000亩以上,打造5个千亩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推进灯湖中轴滨江公园等城市公园项目。
新增优质中小学学位超3000个、幼儿园学位超1800个,易地建成1所十五年一贯制公办特殊教育学校;培育8个省级、9个市级优质教育集团。推动公立医院集团化发展,启动全科医院改扩建和医防综合中心项目;支持社卫中心与医疗集团建成7个医联体。
采写:南都记者 韩成良 实习生 赵孟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