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外联动的广东实践:以开放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南方都市报APP • 商业消费
原创2025-02-04 17:52
图片

新春伊始,珠江潮涌。2月5日,广东即将在广州召开2025年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广东始终以“五外联动”(外贸、外资、外经、外包、外智)为抓手,探索高水平开放与高质量发展的深度融合。作为全国外贸大省,2024年,广东进出口总额突破9万亿元。总量突破之外,广东外贸还贡献了全国38.7%的贸易增量。

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在砥砺前行中,广东的实践路径愈发清晰:政府端以制度创新和数字基建破题,企业端以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突围,大湾区正加速构建内外循环协同的新生态。

图片

广交会。

制度型开放+数字基建:政府端构建“五外联动”新支点  

2024年4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实施“五外联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意见》。五外联动‌是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个方面的协同推进,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1月15日消息,2024年,广东外贸进出口总值为9.1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8%,对全国增长的贡献率为38.7%,占中国外贸两成以上。其中,出口5.89万亿元,增长8.4%;进口3.22万亿元,增长12.5%。

广东省商务厅副厅长朱小军此前透露,截至2024年11月,广东累计设立外资企业33.3万家、实际使用外资近6000亿美元,在册外企数量和外资存量规模稳居全国第一。

图片

深中通道。

从“外资10条”“稳外资12条”、鼓励跨国公司设立总部办法到“招商引资20条”,近来,广东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有含金量的新政策。2024年5月,《广东省进一步加大吸引和利用外商投资力度的专项实施方案》出台,各项内容正逐一兑现,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和积极利用外资方面,广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一年两届的广交会,吸引了约50万人次境外采购商。2024年粤港澳全球招商大会,荟萃了巴斯夫、埃克森美孚、辉瑞、松下、特斯拉、宝洁等世界500强企业参会。达成签约项目1933个,资金总额2.26万亿元。

图片

第136届广交会。

数据表明,“五外联动”策略在促进广东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24年,广东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占全国的比例超过1/3‌。截至2024年11月,广东省跨境电商企业数量为14772家,位居全国之首。其中,“保税直播电商”等新模式带动服装、美妆等产业带销量翻番,东莞某服装企业通过“前店后仓”模式实现欧洲订单48小时达。  

另一方面,海关监管的智能化升级为跨境贸易按下快进键。

广州海关首创“湾区一港通”模式,整合珠三角9个内河码头与南沙港数据,企业通关成本降低30%;深圳海关推出“跨境科研物资白名单”,允许基因检测试剂等特殊商品“一次审批、分次核销”,助力华大基因等企业海外研发提速。珠海横琴则试点“澳资企业信用通关”,澳门中医药企业通过“免担保验放”进入内地市场时效提升70%,用改革硬度提升开放温度。

产业链全球化:大湾区制造重构“出海”逻辑  

大湾区制造企业正将“五外联动”转化为全球竞争力。

美的集团此前在南方都市报专访中透露,其海外生产基地已实现从单一制造向“研发-生产-服务”生态升级,匈牙利洗碗机工厂通过接入工业互联网平台,产能较传统模式提升70%。TCL华星光电则在印度、越南布局产业链“区域枢纽”,带动上游20余家广东配套企业集体出海,形成“抱团式”投资新模式。

威廉·希基博士是美国国务院福布莱特学者奖的获得者,如今是广外商学院的老师。在他看来,“和其他湾区相比,大湾区有更加全面的产业集群,包括完善的物流,这给制造业、数据化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东京湾区的优势是物流,纽约主要是科技和金融,粤港澳能提供更完整的机会:完整的汽车、手机,在这里就可以完整地制造了。”

图片

另一方面,大湾区制造企业正从单一产品出口转向“技术+标准+生态”的立体出海。以格力电器为例,其在巴西的智能工厂不仅生产空调,更输出“零碳园区”解决方案,通过光伏储能系统和能源管理平台,帮助当地合作伙伴降低20%综合能耗。

“抱团出海”模式在电子信息产业尤为突出。华为联合深莞惠30余家供应链企业共建“东南亚数字产业联盟”,在马来西亚打造5G智慧工厂集群,带动国产工业软件、智能装备集体落地。亿纬锂能则通过“反向投资”深化外智合作:其在匈牙利建设的欧洲研发中心,吸纳50余名当地新能源专家,研发成果反哺国内固态电池技术突破。这种“内外双循环”的创新生态,成为广东突破“卡脖子”技术的新路径。

图片

广州正大力推进国际航运枢纽建设。

更值得关注的是“绿色出海”的转型实践。广汽埃安在泰国建立首个海外碳中和工厂,采用光伏发电和循环水系统,每台车碳排放较传统工厂降低35%。比亚迪则将储能系统、电动巴士与EPC总包服务打包输出,中标新加坡最大储能项目。这种“产品+技术+标准”的全链条输出模式,标志着广东制造从成本优势向规则引领的质变。

服务贸易破局:从“通道经济”到“规则链接” 

在金融、物流、会展等服务贸易领域,大湾区企业正打破要素流动壁垒。

顺丰国际依托香港国际航空枢纽和深圳科技优势,构建“无人机+无人仓”跨境物流网络,为东南亚电商客户降低25%物流成本。前海微众银行推出“区块链跨境金融平台”,实现粤港澳三地中小企业融资数据互认,累计放款超200亿元,是“数字外联的破壁者”。  

图片

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成为新增长极。腾讯云联合香港大学研发“跨境数据安全沙盒”,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合规数据跨境服务;大疆创新在澳门设立“国际无人机标准研究院”,推动中国智能装备标准走向东盟。在横琴,金杜律师事务所搭建“葡语国家法律服务平台”,通过外智引进与本土化改造,帮助200余家企业规避海外合规风险。  

图片

广东的“五外联动”实践,本质是一场从“要素开放”向“制度开放”的跃迁。从政策端的制度型开放到企业端的全球化运营,广东的“五外联动”实践正突破传统外向型经济路径依赖。

据广东省统计局数据,目前,广东外贸依存度下降至六成,而技术合同成交额、数字贸易占比等质量指标持续攀升。

这种“量的提质”与“效的升级”,正是高质量发展理念在开放领域的生动诠释。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新定位的深化,这片热土将继续以开放倒逼改革,以创新重塑规则,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广东方案”。 


统筹:马建忠 陈养凯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黄驰波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高质量,新气象!2025年广东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

1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黄驰波15.67亿
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