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国家强。
2月5日,春节假期后首个工作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再度召开新春开年第一会——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为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描绘奋进蓝图。这是广东连续三年在春节假期后开工第一天召开“新春第一会”。 同日,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发布《广东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报告(2023—2024)》,首次向外界公布了广东产业“家底”。
今年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聚焦“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展现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成果的同时,还围绕“传统产业”“未来产业”“百千万工程”“金融与现代服务业”“五外联动”等主题展开分组讨论,共谋高质量发展。从两年前的战略动员到今年的实践路径,广东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毅,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注入澎湃动能。
黄坤明书记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表示:“把握世界产业发展新趋势,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战略之举、关键之为。”作为广东重点布局的未来产业,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如何高质量发展,为此,南都记者采访了多位学界和企业界人士。
01/产业家底
2024年全省营收4486.63 亿元
近年来,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稳步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医疗器械、药品生产研发能力、生物医药科技创新能力、生物制造产业规模等均走在全国前列。在生物制造领域,首创“楼上创新、楼下创业”模式,近三年全国新增合成生物企业近一半落户深圳。
去年10月,广东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动广东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提出力争到2027年全省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规模超万亿元,规上医药工业规模超5000亿元。而据省发改委出台的《广东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报告(2023—2024)》披露,2024 年,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约 4486.63 亿元,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1962.52亿元。
对此,暨南大学高端药物制剂研究院院长吴传斌认为,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广东省重点规划产业,要在2027年达成规划目标,时间紧,任务重,亟须把准前瞻思维,抢占赛道先机。
广东省器官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奇点医疗科技(广州)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何晓顺表示,近年来全国多个省份都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产业竞争日益激烈。在这种背景下,广东省要实现差异化发展,须找准自身优势,聚焦颠覆性创新技术和特色领域,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生态创新,打造独特的产业竞争力。
02/产业优势
大湾区生物医药已具备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
粤港澳大湾区是广东发展生物医药的主战场。去年9月,上海复星医药落子深圳的大湾区总部正式启动。复星国际执行董事、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启宇认为,大湾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在生物医药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从基础科研到产业生态的构建,大湾区已经具备了推动生物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
华润广东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霍佩琼亦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医疗及医药发展前景广阔。把国家所需和港澳所长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市场化机制的作用,促进粤港澳优势互补,定能实现共同发展。作为华南地区主要的药械产品进口服务商,华润广东医药有限公司近年来一直积极探索助力“港澳药械通”政策落地。霍佩琼表示,在政策、技术、市场和国际化的共同推动下,区域内医疗及医药行业将快速发展,带来更多机遇。而未来随着资源的进一步整合,科技创新和跨境合作的深化,相信大湾区将成为全球领先的健康产业和医疗服务高地。
03/发展建言
利用AI技术
抢占全球生物医药创新的制高点
黄坤明书记在会上表示:“产业体系向新图强,发展才能以质取胜。这是广东的必由之路、光明大道。”这次大会广东进一步明确了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一) 加大创新药械全链条支持。
(二)推动创新药械在粤产业化。
(三)推动生物医药知识产权交易运营和保护。
(四)强化中药标准引领。
对此,不少学界和企业界人士积极建言献策:
广东省器官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奇点医疗科技(广州)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何晓顺:
“器官医学”是我们提出的原创理念,开辟了器官水平进行医学研究及治疗的新赛道,并已取得一系列原创性、颠覆性成果,有望发展成为引领新一轮医学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其溢出带动性强。因此我们建议坚持高举高打、创出全球特色、强化差异竞争,将器官医学作为我省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引擎,在省政府和中山大学的支持下成立器官医学研究院,谋划并建设器官医学新兴产业园,全力将其打造成为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策源地、国际成果转化高地和国际高端治疗器械高地,引领广东打造成为世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高地。
暨南大学高端药物制剂研究院院长吴传斌:
一是出台扶持政策,推进省内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新质生产力百强等高科技、高成长企业的快速发展,对三年内计划上市的医药企业进行梳理并重点扶持,为生物医药集群贡献力量。
二是重点支持拥有硬核技术的创新型医药企业,特别助力具有优势赛道的研发成功率高、周期短的制剂创新药企业,以期快速提升我省医药产值规模。
三是构建高校+企业+政府相结合的专利转化机制,高校专利转让给省内企业时,政府减免相关费用并提供补贴,促进知识产权快速形成生产力,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率低、造成资源浪费难题。
四是成立政府生物医药专项引导基金,投资有发展基础和前景的拟上市企业,增加长期耐心资本,促进生物医药企业发展。
复星国际联席CEO陈启宇:
大湾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在生物医药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从基础科研到产业生态的构建,大湾区已经具备了推动生物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对于促进广东及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我认为:
1. 加强基础科研与产业联动:大湾区拥有一批高水平科研院所,基础科研能力雄厚。未来应进一步推动科研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同时利用AI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抢占全球生物医药创新的制高点。
2. 优化创新药生态系统:大湾区应进一步借鉴成功地区经验,进一步理顺科研、临床、产业、投资和政策之间的关系,构建更加完善的创新药生态系统。政府、产业界和投资界应携手合作,形成良性竞争与合作的产业氛围。
3. 发挥深圳与香港的协同优势:香港在制度、科研、资金以及国际市场对接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而深圳则在人工智能和科技创新方面表现突出。两地应加强协同,推动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4. 培育本土领军企业: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和人才引进,助力本土企业在全球生物医药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华润广东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霍佩琼: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党中央立足全局和长远发展作出的重大谋划,关系国家发展大局,关系粤港澳三地人民福祉,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把维护中央的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尊崇法治,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以下是几点建议:
1.医疗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医疗资源的整合成为可能。香港和澳门的先进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可以与内地的医疗需求和市场相结合,实现区域内的医疗资源互通与协同发展。促进区内医疗机构之间的协作,尤其是在重大疾病治疗、基因医疗、肿瘤治疗等专科领域,香港的先进医疗设施可以与珠三角地区的医院和诊所合作,提升整体医疗水平。
2.医疗数据互通与跨境诊疗。
推动跨境医疗信息共享,建立统一健康服务标准与大湾区医疗支付结算体系,助力协同发展。通过大湾区跨境医疗平台,患者可享受香港及澳门的高端医疗服务,同时享有珠三角的便捷医疗接入。
3.跨境医疗金融保险合作。
为大湾区客户提供保健服务。三地商业保险公司与大湾区指定医疗机构对接,开通直付服务。推出大湾区跨境医疗险,实现跨境打通且费率普惠,保障方面提供多种服务,经“港澳药械通”引进的药械被纳入城市惠民保,并出台相关鼓励政策,促进多样化的商业保险参与,建立全面的商业保险体系。
4.“港澳药械通”产品纳入及使用的进一步优化。
随着“港澳药械通”政策的指定医疗机构增加,不同医疗机构的临床需求逐步增多,从品种目录的扩容,审批效率的提升方面继续深化提升。医疗机构在使用过程中的考核应给予单列,减少医疗机构使用的顾虑。
5.加强真实世界研究。
“港澳药械通”政策引进的急需药械均未在中国上市,因此加强对其真实世界研究有利于缩短人民群众接受国际新药治疗的时间。未来可出台真实世界研究的配套政策,发挥真实世界研究的优势,最大化大湾区先行先试的价值。
鼓励指定医疗机构按照国家技术指导原则规范开展急需港澳药械真实世界研究,支持使用效果良好的急需港澳药械在内地申请注册上市。
6、探索引进内地未上市疫苗。
“港澳药械通”政策在药品和医疗器械领域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但尚未启动疫苗的先行先试。当前粤港澳大湾区的疫苗监管和免疫接种分属于粤港澳三地,形成了“一个湾区,两种体制,三种疫苗监管系统和免疫规划”的现状,这给港澳居民带去了跨区接种疫苗不同步、续种补种安排繁琐的问题。同时,疫苗政策的创新有助于推动疫苗产业发展,完善大湾区公共卫生体系,助力预防接种服务体系完善和国家药品监管制度创新。因此,可探索“港澳疫苗通”政策,可先为有切实疫苗接种需求的在粤港澳居民提供接种服务,在取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后再逐步推广,实现大湾区疫苗接种的互通。
策划:李阳 尹来
统筹:游曼妮 王道斌
采写:南都记者 黄海珊 王诗琪
南都制图:李毅然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高质量,新气象!2025年广东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