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首月,我国银行业收到5张千万级的巨额罚单。企业预警通2月5日数据显示,以披露日期为准,今年1月份,我国银行业共收到罚单243张(仅统计机构,不含个人),被罚没金额2.76亿元,其中有5张罚单金额在千万元以上。
5张罚单金额超千万元
从单张罚单的金额来看,今年1月份披露的银行业罚单中,有5张罚金超过千万元。其中,农业银行因为存在12项违规行为,被央行警告、没收违法所得487.59万元、罚款4672.94万元,罚金为1月份我国银行业最高。
罚单显示,农行12项违规行为包括:违反账户管理规定;违反清算管理规定;违反特约商户实名制管理规定;违反反假货币业务管理规定;违反人民币流通管理规定;违反国库科目设置和使用规定;占压财政存款或者资金;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及相关管理规定;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
此外,民生银行、浙商银行上海分行、光大银行和恒丰银行也分别被罚款1705.5万元、1680万元、1677.06万元和1060.68万元。
南都湾财社记者发现,5张巨额罚单中,除浙商银行罚单外,其余4张均为央行开出,被罚原因也存在多个共同项,比如违反账户管理规定;违反反假货币业务管理规定;占压财政存款或者资金;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及相关管理规定;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
而浙商银行上海分行罚单系上海金融监管局开出。罚单信息显示,该行存在15项不合规行为,具体包括:小微企业划型不准确、信贷业务不规范经营、资产池业务未纳入统一授信管理、跨境贷款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贷款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贷款需求测算不到位、虚增存贷款、信用卡业务不审慎、票据业务贸易背景审查不严、同业存款计入一般性存款、贸易融资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违规开立保函、未按规定对质押资产确权登记、委托贷款委托人不合规、员工异常行为管理不到位。
国有行合计被罚超9000万元
从被罚机构类型来看,1月份,农商行和国有银行收到的罚单最多,分别为77张和71张,占比均在三成左右;股份行和村镇银行则被罚36张和30张;城商行和信用社罚单数量相对较少,分别为18张和11张。
具体来看,国有银行中,农行罚单数量最多,达17张,合计被罚5765万元;股份行中,中信银行和华夏银行均收到6张罚单,高于其他股份行;城商行中,珠海华润银行收到4张罚单,在城商行中最多;农商行中,迪庆农村商业银行和上饶农村商业银行均收到3张罚单,其他被罚农商行罚单数量均为1张或2张。
从被罚没金额来看,国有银行排在首位。1月份,国有银行共被罚没9371.72万元,平均每张罚单金额为132万元。股份行虽然罚单数量少于农商行,但罚单金额高达8840.09万元,高于农商行的6285.83万元。
从被罚原因来看,信贷业务违规占“大头”,共有118张机构罚单涉及此项违规行为,占比48.56%,其中又以贷款“三查”未尽职最为突出。其次是内控制度不健全,共72张罚单涉及此项,占比近三成。此外,反洗钱业务违规出现次数也较多,共有49张罚单涉及该项。
值得一提的是,企业预警通数据还显示,根据1月份披露的处罚信息,我国银行业共有32人被禁止从事相关职业/工作。其中,有18人被终身禁业,另有14人被禁业1年至15年不等。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刘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