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初八,新春开工第一天,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广州盛大召开,主题聚焦“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在讲话中强调,要全面优化升级产业体系,冲出中低端、抢占制高点、致胜新赛道,以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托起一个勇立时代潮头、不断向新向上的新广东。
“新春第一会”,加满油,充足电,擂战鼓,提士气。这已经是广东连续第三年在春节后首个工作日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每一次可圈可点的排兵布阵,在事实上都已经让这个会议成为广东新的一年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风向标。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成为新春第一会的主题词,可谓立意深刻,其不仅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宏大目标的重要内容,更是建构整个现代化进程的强大支撑。
刚刚过去的2024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率先突破14万亿元,连续36年居全国首位;进出口总额突破9万亿元,连续39年居全国首位;高新技术企业约7.7万家,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居全国第一,“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创新指数连续5年居全球第二;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1/4,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国44%,智能手机产量占全国超四成,集成电路产量占全国18%……
如此多的“首位”“第一”,不单纯是绩优生的“赢家通吃”,广东经济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所展现出的强大韧性和蓬勃生机,当然离不开雄厚工业、制造业家底的有力支撑,但也要看到作为“领风气之先”的广东,与整个中国发展的同频共振,于整个时代进步的先行一步。几十年风风雨雨艰难跋涉,正是由于始终秉持“敢为人先”的勇气与锐气,才实证了“顶硬上”的广东精神,诠释了“饮头啖汤”的岭南风骨。
从改革开放之初“三来一补”的艰难起步,到当下引领全球的智造基地与策源新兴产业发展创新的关键一端,产业体系的迭代升级,是一个历史的进程,更是一个认知的爬升。而在其中,广东作为勇立时代潮头的弄潮儿,不仅尝到了产业体系建立、升级和迭代的甜头,而且从中学到了发展的硬道理、悟到了改革的真精神——时代发展,唯快不破;体制变革,唯变不变。
没有产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国家的现代化,也就没有地区发展的现代化。广东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在全国产业体系版图中分量很重,要责无旁贷地肩负起为时代发展探路的使命,必须走在前列,必须勇挑大梁。在推进产业体系现代化上先行先试、作出示范是时代赋予广东的新使命,广东也有能力考出好成绩。因为广东的产业体系足够厚实、足够齐全,更因为广东拥有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的叠加利好,要建立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必须得潜下心来锻造先进制造的钢筋铁骨,点燃科技创新的澎湃引擎,育成现代企业强壮主体,培厚发展环境的肥沃土壤。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不仅有风和日丽,也会有疾风骤雨甚至惊涛骇浪”,发展的行稳致远尤其需要对时局的冷峻研判与清醒筹谋,作为领风气之先的广东,前路或许坎坷,但前途定然光明。于中国这艘巨轮而言,广东因为先行一步而“春江水暖鸭先知”,也因为勇往直前而更知爬坡过坎的不易,更懂动能转换所需的坚韧。抢占制高点、致胜新赛道,让各行各业都能在发展中尝到发展的甜头,在不断深化的改革中共享改革的红利,广东高质量发展之路一定会走得更有奔头、更有劲头。
编辑:何起良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高质量,新气象!2025年广东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