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东莞正在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时代,抓住人工智能重大机遇,赋能先进制造。
2月6日,东莞召开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会上正式发布2025年东莞市政府“一号文”。2025年东莞市政府“一号文”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出台《关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
据介绍,东莞力争到2027年可调度使用智能算力规模10000P以上,打造100个以上AI+先进制造示范应用场景,引进培育300家以上人工智能重点企业,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相关产业规模分别突破300亿元和3000亿元,加快打造国家级新型智能终端产业高地和工业垂直领域模型应用创新高地,更好支撑东莞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创制造强市。
在构建“1+1+N”算力供给体系上,要求高水平建设人工智能算力服务平台、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统筹调度市内外N个智算资源。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应用创新中心,支持滨海湾新区、水乡经济区建设公共智算中心,提升“算力+算法+数据”一站式服务能力。
图源东莞滨海湾新区。
同时,设立最高5000万元算力券,对制造企业、软信企业、高校院所等通过人工智能算力服务平台租用市内外智算资源的,按不超过实际服务额50%给予每年最高100万元资助。探索设立智算中心能耗指标资源池,强化智算中心负荷需求核定和绿色能源供给,支持企业、运营商等新建、改建智算中心。
在扩大高质量工业数据集供给上,支持企业、运营商等开发场景驱动、技术兼容、标准互通的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加快汇聚“8+8+4”重点产业链高价值工业数据。高标准打造东莞市数据产业集聚区,加快建设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数据资产登记平台等,到2027年引进培育200家以上数据服务商等,为企业提供数据要素全生命周期服务。
支持企业数据要素“首评估、首入表、首开放”,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最高10万元资助。支持企业、社会组织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家级、省级工业数据要素标准,符合条件的分别给予最高30万元、10万元资助。
百度人工智能产业基地位于水乡河西数字产业区一期。
在推进工业垂直领域模型创新应用上,设立最高1500万元模型券,支持企业利用通过备案的大模型底座框架进行二次开发和应用推广,符合条件的给予最高100万元资助。
在部署规模化工业边端智算网络上,优先支持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加快部署边端智算节点,全面提高“大模型+小模型”在智能制造场景的渗透率,支撑基础级智能工厂向先进级、卓越级、领航级智能工厂梯度跃升。
对投入部署边端智算节点的智能工厂、智能车间等数字化转型程度较高的制造企业,按不超过投入额30%给予最高100万元资助,到2027年建成不少于6000个节点的工业边端智算网络。
拓展AI+先进制造示范应用场景,投入最高3亿元资金,支持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面向制造企业开展AI+示范应用场景模型开发,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行业级解决方案。
此外,引导链主企业、龙头企业为AI+先进制造示范应用场景提供供应链支持,优先将场景创新成果在供应链体系内推广应用。每年遴选10个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应用案例,对纳入国家级、省级典型应用案例的给予最高100万元资助。
在强化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发展能级方面,构建“全身+全屋+全车+全厂”AI+软硬件产品矩阵,大力发展首发经济,吸引国内AI+智能终端、AI+智能装备在莞首发、首秀、首展。
布局人工智能重大发展平台。创建国家人工智能+智能终端行业应用基地,加快打造世界级智能移动终端产业集群。高标准开发建设灵犀岛核心区,支持滨海湾新区打造集技术研发、产品制造、数据服务于一体的人工智能新区。
引育人工智能领域创新人才,面向全球引进人工智能领域科学家团队,提供事业平台、项目经费、生活保障等全方位支持。对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SAIL奖等获奖项目,支持人工智能泛行业应用领军人才(团队)带项目来莞转化。
培育人工智能领域耐心资本,统筹设立规模不少于50亿元的人工智能子基金群,深度参与国内人工智能企业股权投资或资产并购,到2027年推动15宗以上人工智能企业/产业项目落户东莞。
优化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环境。依托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每年发布智能移动终端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白皮书。成立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定期举办人工智能领域学术会议、创新大赛、路演活动等。
深化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领域交流合作,支持企业与广深港澳等地的企业、高校院所共建AI实验室、联合创新研究中心等,加快构建与广深港澳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格局。加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监测。
采写:南都记者 曾奕静 实习生 蔡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