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稳”见高质量,扬帆再启航!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前后,南都、N视频推出特别策划——《“稳”见高质量》,从广东外贸稳、就业稳、信心稳等多个角度,以生动案例讲述各领域如何以新作为,深入把握“稳”与“进”。
“南粤春暖”列车刚刚抵达,务工人员便可乘坐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安排的专车回到企业;中山电器厂的“妈妈车间”内,“妈妈”们身着统一工作服,专注而细致地操作着手中的工具……
浓浓的年味尚未散去,南粤大地已掀起返岗复工热潮,冲刺新春“开门红”。去年,广东城镇新增就业超143万人,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110万人年度任务。从全职妈妈到就业困难户,从高校毕业生到港澳台青年,广东以灵活多样的就业模式,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东西南北中,发展到广东。2月5日召开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透露,今年,广东将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拿出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岗位,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来粤就业创业。近日,南都、N视频记者多方走访,记录“稳就业”的广东实践。有创业者表示,“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到广东,在这片充满机遇的土地上追逐梦想。”
乘车返回广东务工的人群。
车间有了“妈妈岗”
2月5日,乙巳蛇年首个工作日,中山市黄圃镇马新工业区一家电器生产企业的“妈妈车间”分外热闹。去年入职的唐燕换上工服,坐在特别设立的“妈妈岗”生产线前,开始一天的工作。
车间不远处有一间专属的爱心活动室,唐燕正在放寒假的两个小孩,正在活动室里写作业、看书、休息。
唐燕向南都记者讲述了她长达6年的全职妈妈生活,“6年里我负责照顾孩子、赡养老人、料理家务,因为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来源、缺乏社交,一度感觉失去了自我。”
然而,由于长时间远离职场及年龄因素的制约,唐燕坦言,起初对找到合适的工作其实没抱什么希望。但是“妈妈岗”的出现,缓解了她的焦虑。
中山创新“妈妈岗”就业新模式。
“妈妈岗”是为“妈妈员工”特设的岗位,吸纳法定劳动年龄内养育12周岁(含12周岁)以下儿童的妇女就业。“妈妈岗”每天的工作时长与其他岗位相同,但是实行弹性工作制,可随时请假。请假耽误的工作时长,在其他时段补齐即可。
2024年,唐燕看到“妈妈岗”的招聘信息,最终顺利入职。由于工作时间灵活,她不仅能继续接送孩子上下学,兼顾家庭,也在厂里收获了成长进步。
自从探索设立“妈妈岗”以来,中山市出台多项政策,推动这一灵活就业模式加快实施,“妈妈岗”灵活就业模式已日渐成熟。
今年年初,中山市还开展“2025年援企稳岗公益招聘系列活动”,专门设置“妈妈岗”,提供具备“灵活弹性工作时间”的岗位,覆盖领域全面。
除了“妈妈岗”外,近年来广东还通过各种方式探索灵活就业。广州市荔湾区多宝街曾经的“就业困难户”黄敏思,得益于细致入微的灵活就业服务,终于在年初成功踏入职场大门。
身为家中独女,黄敏思长期背负着照料重病双亲的责任。面对父母病情的起伏,她曾陷入情绪的漩涡,内心焦虑,希望找到一份既能顾家又能促进个人职业成长的工作。
幸运的是,荔湾区推出的“一人一策”灵活就业服务,在服务团队的指导下,她积极参与灵活就业创业活动和技能培训,提升核心竞争力。
经过努力,她不仅考取了育婴师职业技能证书,还在今年1月初,顺利入职多宝街党群服务中心的社会保障公益性岗位。
黄敏思说,相信在灵活就业服务的持续帮助下,会有更多人像她一样克服困难,实现个人价值,为家庭和社会注入更多正能量。
帮扶毕业生就业
春节期间,深圳龙华区的曹同学给当地就业驿站的工作人员发去了一则长长的感谢信息。2024年刚刚毕业的她,曾是一名“离校就业困难毕业生”。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她在去年末被深圳一家科技有限公司录用。
她告诉南都记者,自2024年7月离校后,一直面临着意向岗位匹配度低等就业难题,“面对这样的困境,一度感到很迷茫”。
龙华区就业驿站的工作人员了解曹同学的情况后,与她取得了联系。接下来的4个月里,就业驿站的工作人员对她展开了全方位的跟踪服务,通过面谈、电话、短信等方式,聚焦职业心态建设和心理疏导,为曹同学提供了职业指导和岗位精准推送等帮助。
为了让她有更多选择,工作人员还为她推送了金秋招聘会等求职活动,不间断为她专项筛选、精准推送了五批次的岗位。最终,她找到了心仪的软件开发工作。
曹同学的故事是广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保障工作成效的一个缩影。2月5日,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现场,广东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段军山向南都记者介绍,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平稳,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广东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段军山。南都记者 杨苓妍 摄
“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稳岗扩岗政策,包括提供就业补贴、创业扶持资金等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他说,学校近年来也在不断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等方式,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在广东各地,类似的帮扶故事仍在不断上演。
2月3日大年初六,广州南站热闹非凡。首趟“南粤春暖”返岗专列和首趟“山海心连 穗黔同行”返岗专列,相继缓缓驶进车站。
两趟专列的旅客中,有初出茅庐的年轻面孔,也有已在广东这片热土上深耕细作多年的“老技工”。
“南粤春暖”返岗专列。
广东人社部门介绍,1月至3月,在全省开展2025年“南粤春暖”行动,提供专列包车、求职招聘、用工保障、就业帮扶、权益维护等系列服务,统筹做好春节前后劳动者换岗流动高峰期和企业开工复产关键期就业服务工作,全力促就业、保民生、助发展。
广东是农民工大省,人员规模超过4300万,其中外省在粤农民工2400多万。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向南都记者表示,农民工就业稳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促进农民工就业,不仅能带动农村经济的增长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还能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和资金支持。而乡村振兴也为农民工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空间。”
提供造梦空间
人才因产业而聚,产业因人才而兴。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要广聚天下英才,携手港澳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人才基座、人才底座。
珠海纳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称纳金科技)董事长雷震是一名“新澳门人”,2014年起在澳门定居,2015年来到珠海创立纳金科技,开启新材料事业。2021年7月,纳金科技将总部迁至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逐步成为珠澳科创合作的企业代表。
珠海纳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雷震。南都记者 杨苓妍 摄
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现场,他告诉南都记者,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成立,为澳门青年和内地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平台和发展机遇。这里不仅汇聚了众多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更有着完善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为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在雷震看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就业市场呈现出多元化、高质量的特点。“一方面,这里吸引了大量高科技企业入驻,为人才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政府也积极推动就业政策的创新和完善,为人才提供了更加灵活多样的就业选择和更加全面的就业保障。”
在广州珠江新城,粤港澳大湾区律师的身影出现在各大写字楼。作为在香港从业9年的律师,吴颖麟怀着对大湾区法律市场的憧憬,通过半年时间备考,成功拿到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执业证书。
获得执业证后,他花了9个月在内地物色合适的律所,律所的专业领域、团队氛围以及发展机会是他最看重的。最终,广东法制盛邦律师事务所向他抛来了橄榄枝。吴颖麟选择与该所签约,成为所内首位粤港澳大湾区律师。
吴颖麟加入广东律所。
来律所至今,吴颖麟已经迅速适应大湾区律师的新身份,参与处理一些在香港有管辖权的案件,主要为涉合同纠纷的民事案件和跨境仲裁案件。
为整合港澳律师资源,深化供需对接,广东还积极推荐粤港澳大湾区律师进入法院、仲裁、人社等部门专业人才库,多领域发挥其专业优势,促进港澳法律人才多渠道融入内地发展。
连日来,东莞松山湖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洋溢着过年的蓬勃生机与喜庆氛围。
“我来大陆创业和生活已经接近18年了,希望为更多想来大陆闯一闯的台青提供帮助。”松山湖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运营长黄朝凯向南都记者说道。
松山湖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运营长黄朝凯。
松山湖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自2016年成立以来,致力于帮助台湾青年来大陆就业、创业、实习。
他介绍,基地还提供产业化服务,整合东莞市投资机构和产业基金,为创业项目提供从初级孵化到天使投资的全链条服务,同时致力于优化台湾高层次人才配套服务,包括医疗、子女教育、配偶就业、落户、居留和出入境等。
黄朝凯说,“相信在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到广东,在这片充满机遇的土地上追逐梦想,书写属于他们的精彩篇章。”
《“稳”见高质量》专题报道
总策划:戎明昌 刘江涛
执行策划:王佳
统筹:南都记者 向雪妮
主笔:南都记者 韦娟明
本期采写:南都记者 杨苓妍
编辑:韦娟明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稳”见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