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12218”,广州11区今年这样干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广州
原创2025-02-07 23:57
图片

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产业竞争已成为城市竞争的关键。2025年广东“新春第一会”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主题,释放出产业转型升级的积极信号。广州市也发出“加快建设12218产业体系”的号召,科学谋划15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和6个未来产业,共“21”条赛道;布局发展现代金融、科技服务等“8”个现代服务业。

机遇之下,广州各区的发展重点是什么?有哪些新政策?2月7日,广州11区陆续召开全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各区纷纷拿出“看家本领”,因地制宜谋划布局,共同解开广州产业发展的新“密码”。

立足地方所能亮家底、表决心

“没有产业就没有开发区的今天,更不会有开发区的明天。”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埔区委书记陈杰在区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表态,“展未来,这里有信心有底气当好广州产业发展的增长极”。

近两年,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每年引进优质产业项目超400个,固投超2000亿元。“这些新质生产力项目就像初春播下的种子,必将在黄埔这片创造奇迹的沃土茁壮成长,迸发出勃勃生机。今年,这里还将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00亿元,推动180个项目开工、120个项目竣工投试产,凝聚起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后劲。”陈杰说。

天河区是广州的创新强区。近年来,天河区每年投入10亿元左右,聚焦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引育,支持产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实施成效显著,有效促进天河产业集聚发展,经济总量连续18年保持全市第一,全国各区(县)前六。

去年GDP增速居全市第二的白云区也同样晒出自身家底。白云区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白云区委书记何镜清表示,在广州市“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新能源与新型储能、生物制造、时尚消费品、轨道交通、物流与供应链等在白云已有较好发展基础和重点布局的产业。立足资源禀赋,白云谋划布局“六大千亿级+六大百亿级+X个未来产业”现代产业集群。目前,该现代产业集群规模已经突破7000亿元,打造了3个千亿级和3个500亿级产业,构建起“千亿引领、百亿支撑”的产业格局。

 在海珠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新兼备。其在全市率先推出数字营销产业政策,全区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破千亿元。数字经济已然成为海珠区产业发展的底色。为此,海珠区委书记蔡澍在区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提出,要扬起“数智产业看海珠”的风帆,全力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提升琶洲算法大赛的国际范和时代感,新引育大模型项目超100个,完成大模型内测超50个,培育400亿级第三方数字营销、200亿级数字文娱等产业新集群。

去年10月,在首批国家级经开区成立40周年的关键节点,花都经济开发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成为2024年东部地区7省3市唯一入选的经开区。跻身“国家队”后,花都经开区将拥有更优的体制机制、更大的管理权限、更多的政策工具,正成为企业投资兴业的新高地。

各区发布现代化产业体系“施工图”

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广州11区产业发展也需寻求新升级,“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便是新机遇。主动对接广州这一新型“产业密码”,各区也发布了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图。

天河区提出全力构建“12126”现代化产业体系,包含8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和4个未来产业。其中,8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包括软件与互联网、人工智能、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时尚消费品、低空经济与航空航天、智能装备与机器人、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筑,4个未来产业包括未来网络与量子科技、前沿新材料、具身智能、智能无人系统。

对于荔湾区来说,老城区要焕发新活力,首要的就是经济活力。荔湾提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与健康、智能装备与机器人、时尚消费品等3个战略性产业集群,以及现代商贸、旅游休闲等2个现代服务业。在此基础上,全力构建荔湾“1283”现代化产业体系。荔湾区委书记刘晨辉在区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指出,这一体系的核心逻辑是“优存量、拓增量、提质量、育变量”,既要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又要让新兴产业“新芽成大树”,更要让未来产业“育新苗、占先机”。

花都区则提出以向空、向绿、向新为方向,全面构建“12635”现代化产业体系大格局。以新质生产力为“第一引擎”,聚焦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两大领域”探寻数智化与碳中和的发展新路径。此外,作为广州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增城区也提出构建增城“12613”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一批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力争2035年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的15个战略性产业中,有8个布局在黄埔区;6个未来产业,更是全部落在黄埔区。为此,黄埔区以构建全区“12136”现代化产业体系迅速响应,提出将“三城一岛”打造成为广州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并在区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揭牌设立重点产业发展办公室,涵盖生物医药、低空经济与航空航天、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与新型储能、具身智能机器人六大重点产业。

以专项产业政策抢占新赛道

要完成上述产业发展目标,广州各区开始狠抓项目建设,用“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发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与“开局就是决战”的使命感在11区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传递出来。

在番禺区高质量发展大会上,16个新招商项目签约,14个重点项目动工竣工投产,涵盖汽车、时尚消费、高端制造、医疗器械等产业。今年,番禺区将推动 30 个项目动工、18 个项目竣工,确保月月有动工,月月有竣工。

汽车产业是番禺产业之“芯”,30个项目中约有三分之一的项目与汽车产业相关,如广汽荻原模具冲压有限公司数字化新工厂、时代广汽二期扩建项目、广州光庭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华南总部基地、依工汽车零部件(广州)有限公司依工中国华南基地等。

在花都区高质量发展大会现场,经开区发布首批13份政策。政策覆盖范围广泛,有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8份专项产业政策和招商引资等5份综合类政策,涵盖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全生命周期。政策尤其注重抢占新赛道,在全省、全市率先推出“具身智能机器人十条”“新材料十条”政策。

同时,政策的支持力度非常可观,比如以“3年超3亿”的力度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鼓励创新药品研发生产、单个企业每年最高资助1亿,单个引进项目最高补贴8000万;以近2亿的“真金白银”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以设立20亿基金、提供人才房最高8年免租金等举措优化产业生态。

天河区集中发布了人工智能、工业软件人才、现代都市工业3个战略性产业政策,现代金融、现代商贸2个现代服务业政策,1个招商引资措施,数字经济、总部经济、楼宇经济3种经济形态的三年行动计划。其中,人工智能政策围绕人工智能算力、算法、数据“黄金三要素”进行支持,通过政策叠加,对单个企业每年最多给予1500万元支持。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李竹

1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李竹1491W
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